纪念湖南图书馆110周年>藏书精品>湖南图书馆藏敦煌写经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个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伟大象征。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敦煌遗书,与殷墟甲骨、居延汉简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被列为上世纪初中国的四大文化发现。

20世纪50年代,湖南图书馆与北京的中国书店交换得来一批敦煌写经。多年来湖南图书馆收藏的这批敦煌文献是否是真迹,专家意见并不一致,长期以来存在争议。

 

 

2011年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方广锠和李际宁在湖南图书馆进行珍贵古籍名录审核时,意外发现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大智度论》等9件罕见的敦煌手写经文卷。这些写经历经1500余年岁月洗礼品相仍相当完好。经专家鉴定,9件写经正是从敦煌石窟密室流散出来的国家级文物。这其内容用当时特有的经黄纸抄写,颜色呈黄褐和白色,略有绵性,质地厚硬。专家指出,这些写经中年代最早的是《大智度论》,为公元5世纪下半叶南北朝写本,其余的均是7世纪至9世纪唐写本。书法为楷体,线条流畅优美,笔锋遒劲秀丽。

 

 

 

 

 

这批敦煌写经均用当时特有的经黄纸抄写,颜色有黄褐和白色,略有绵性,质地厚硬。文献整体保存完好,连一个虫蛀小孔也没有。2012年3月,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马德研究员到访湖南图书馆,他仔细审视了这9件敦煌写经,确认为真迹。他长期生活在敦煌,对那儿沙漠环境非常熟悉。他解释敦煌文献很少遭虫蛀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敦煌地区气候干燥,不适合昆虫敏繁殖;另外敦煌文献用的纸张是北方生产的,造纸时添加了狼毒草的计液。狼毒草是中国北方普遍生长的一种植物,其计液有微毒,掺和在纸浆中,生产的纸张有防虫的作用。

《大智度论》是晋代文献,湖南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最早的是宋代的,《大智度论》的发现,使得湖南图书馆藏最古文献年代提前了约五百年,甚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