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南地方文献丛谈>

 

杜(Dù)

 


 

    源流·派语

    1945年(宁乡)《沩宁杜氏六修支谱》"序"云初祖晋元凯公,襄阳开派,历隋唐宋元,明天顺三年,光炽公(讳良原),由江西德化来楚,经历湖广长沙宁乡县丞,八年解组,遂家于本邑西城谈家岭隶籍焉。生庭佐,明弘治丙辰迁县之西南白马滩。

    (从第二十五代起)仕起诗学 名振楚邦 永守先业 克绍前光 (续派)庭泽朝宗益 盛理建丰章 忠孝传家大 经纶济世昌 (三续班派)耕读贻谋远 宽和德量深 人文期蔚显 培植贵殷勤。

    1927年(平江)《杜氏族谱》"序"曰:源流发派始自京兆一脉,尊晋元恺(凯)讳预为始祖,传至唐太宗贞观时有杜如晦之后至元宋开宝年间杜子美出自襄阳,官拜左拾遗员外郎,晚游湖湘于潭岳,所生二子,长宗文早逝,次宗武。嘱其子嗣将其归葬偃师,因干戈扰攘未果,卜葬平邑南乡小田天井湖,裔孙祭守其墓。谱又称始祖千一郎之子伯一郎,伯一郎之子永宁,永宁生志通、志昌、志聪,于宋末年间或迁于福建平武,或迁于江西安远。至十一世孙世尚,字新林,于清雍正三年(1725)由福建平武复迁平江西乡英集岭,至乾隆年间又落业于县治南蛇湾何公洞小屋场。

    (从第十一代起)世德源流远 家声衍庆长 诗书开圣道 瑞彩永呈祥。

    1923年(澧县)《杜氏族谱》"序"曰:杜氏系出陶唐,至周成王授秉政大夫之职,封京兆侯,赐姓为杜,鼻祖杜伯。由宋而明,世居南昌丰城,尊杜预为江西始祖。洪武二年(1369),京武公子孙四十八人,恐避难星散,莫能复识,将锅于预公祖茔睡虎穴大堰堤拜塔所,碎为四十八块,各执一分为难后万一复合之符。京武长子文广、次子文通适落楚之永定天门山,其子孙由天门徙居澧石慈福永等处,也有数支徙居福建、湖北、四川等省。其中澧县杜氏联谱,尊京武为开基祖,文通为一世祖。

    (从第十五代起)世昌必佳 慎修方登 谟烈名显 继光祚运 承宏启武 步作陞朝。

    2002年(石门)《杜氏家谱·鼎公支系》称,从迁湘始祖至十二世先鼎于清康熙三十年(1690)前后,由澧洲(今澧县)杜家巷迁石门仙阳坪刘家峪落业。

    1948年(宜章)《杜姓氏族源流》云:初祖杜预,始迁祖杜均保,于明成化八年(1472)因粤东西莽二山"獞猺作乱",奉命由茶陵镇守宜章,开基黄沙乡堡城,子孙散处宁远、嘉禾及广东阳山县,至1948年,已递传二十一代。

    按:《通志·氏族略二》云:"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叔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子孙分适诸侯,居杜城者为杜氏。"

    郡望·堂号

    京兆郡、南阳郡、汉阳郡

    武库堂:出自西晋杜预的故事。杜预,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元凯。咸宁四年(278)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以功封当阳县侯。博学而多谋略,时号"杜武库",后人遂以"武库"为堂号。

    宝田堂:出自宋杜孟的故事。杜孟,普州人,读书太学,官至尚书。为官清廉,且家教甚严,常训子孙曰:"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时号宝田杜氏,后人遂以"宝田"为堂号。

    还有京兆堂、南阳堂等。

    堂联

    民歌慈母(杜诗);世号诗王(杜甫)。
    耽思乎经籍(杜预);图像于凌烟(杜如晦)。
    新年载酒新花市,人日题诗寄草堂(杜甫)。
    卜筑草堂,误传严武宅(杜甫);
    驰名武库,癖好左氏书(杜预)。

    历代名人

    唐大历五年(770)暮秋,大诗人杜甫晚年贫病交加,卒于潭州至岳阳舟次,又《平江县志》称,葬于平江南乡小田杜家洞天井湖,其子宗武、孙嗣业留下守墓,杜氏一脉自此代代相传;宜章人杜唐卿,宋元丰八年(1085)进士,累官至司农卿,勤政为民;沅陵人杜美,明正统年间举人,官至户部郎中;巴陵(今岳阳)人杜宏泰,清嘉庆六年(1801)举人,历官弋阳、赣县知县,因拒行贿落职;衡阳人杜敬轩,清名医;慈利人杜心武,有"南北大侠"之称;溆浦人杜元载,台湾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武人杜从戎,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长沙(今望城)人章蕴,原名杜蕴章,全国妇联副主席,中纪委副书记;杜屏,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长沙人杜业可,摄影家;桃源人杜迈之,民盟湖南省委第七届副主委,著有《杨度传》、《叶德辉评传》等;杜海清,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岳阳人杜先之,工程热物理学家;等。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