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南地方文献丛谈>

 

施(Shī)

 


 

    源流·派语

    1991年(澧县)《施氏族谱》载《楚南施族大事记要》云:明永乐二年(1404),始迁祖仲能公,原居安徽省广德州廿五都长乐桥,与仲德公为兄弟。因归附从戎,屯种湖广岳州府永定卫之浮山。正统十九年(1454),其子潭公(一世祖)长子诚(二世祖)首迁(澧)县北民垸三重堰,为该支之祖。弘治五年(1492)富公长子、四世祖永泰,渡洞庭湖西迁澧州与安乡县间之铜盆岗落籍。其后以二、五、八房传后。随后,富公次子永洪迁安福县(今临澧县)观音庵脚迹渡,为该支支祖。嘉靖元年(1522)永泰之子雄,居大屋场筹处,称新屋场。永和之子聪,居朱家嘴,相对称老屋场。至七世,衍文斐、文著、文明、文华四大支,后分为八房。是谱为七房文明公房谱。

    (昭穆派序,自七世起)文其范则世 士能治道 步学名贤 大光祖德 广启家传 圣功建立 仁泽承宣 继述丕善 宪章远绵。

    按:《通志·氏族略三》:"施氏,姬姓。鲁惠公之公子尾,字施父,其子因以为氏。"

    改姓。明惠帝时侍讲学士方孝孺因拒绝替燕王朱棣起草登基诏书,遭诛灭十族。幸免于难的族人逃离故土,改姓为施,意即"方人也"。

    郡望·堂号

    吴兴郡

    临濮堂:典自春秋施之常。施之常,鲁国(今山东)人,字子恒。从学杏坛,为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汉武帝元狩年间,从董仲舒之议:"崇经尊儒,罢黜百家",尊封孔子七十二弟子为侯。之常被封为临濮侯。兹后族人以"临濮"为施氏堂号。

    堂联

    施父启姓;临濮传芳。
    诏拜仇博士(施雠);功封靖海侯(施琅)。
    疏花瘦蜨,笔端生趣(施心松);
    博学鸿词,宋琬齐石(施闰章)。
    修持天宝,夙具仙风(施肩吾);
    讲易石渠,素问博雅(施雠)。
    封门不愧圣门弟子(施之常);
    讲易允推汉代师儒(施雠)。
    论异同于石渠,五经淹治(施雠);
    求道学于东鲁,一贯精通(施之常)。

    历代名人

    醴陵人施兆鹏,茶叶专家;等。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