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南地方文献丛谈>

 

一代报人成舍我

 


 

    成舍我,原名希箕,又名汉勋、平,笔名舍我(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另外还用过"一丁" 、" 丁一" 、"百忧"、"戊戌生"、"大哀"等,终以笔名舍我行于世。成舍我湖南湘乡人,世居虞塘何家埠土地堂(今苏坡乡),与晚清名臣曾国藩家何叶塘毗邻。1991年4月1日,成舍我因心脏衰竭,病逝于台北三军总医院,走完了他九十三年传奇的人生旅程。


自强求息


    成舍我的儿子成思危在十二岁生日那天,拿着新买的纪念品到父亲办公室请求题字,成舍我不假思索地写下"自强不息" 四个大字,这既是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也是他自己自我人生的真实写照。

    成舍我的祖父随曾国藩弃耕从戎,曾在曾国荃麾下任幕僚,后携眷宦居南京,在祖父去世两年后的1898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成舍我出生在南京下关。1900年成舍我随父移居安庆,寄寓在"曾公祠"大杂院。父亲是九品小官,又自奉廉洁,家境每况愈下。五岁时, 从父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 继之"四书" 、"五经",直到1909年, 才得以进安庆"湖南旅皖第四公学"就读,只用两年半的时间跳级直升初中,后因无力缴纳学杂费而辍学。民国军兴,十四岁请缨入伍,因年龄太小,被父母亲强留在安庆。在家无事,于是撰文向《民报》投稿 ,1912 年集体加入国民党。翌年十六岁时,被《民报 》聘为外勤记者,从此,开始了其近八十年的新闻记者及职业报人的生涯。1915年,安徽省督军倪嗣冲大肆逮捕国民党人,成舍我避祸走辽宁奉天(沈阳),任《健报》副刊主编兼总校对。第二年又回到安庆,旋即遭倪嗣冲派人逮捕,经保释出狱,东下上海,与刘半农等人靠卖文为生,得以与《民国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叶楚伧相识,被聘为该报编辑。此间,成舍我与上海名流陈仲甫(独秀)、李剑农相识。1918年初,在陈、李的建议下, 辞去《民国日报》编辑职务,靠翻译所得稿酬一百元大洋毅然北上,拟入北京大学深造 ,因无中学文凭不能报考,于是草书万言,致函校长蔡元培,自述好学之殷,请予以通融。蔡见信后,觉得其文笔练达,蓄志可嘉,准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旁听生。是年,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推荐,担任《益世报》总编辑。8月, 顺利地考取北京大学预科国文门旁听生,同时考取旁听生的还有孙伏园。旁听生要转为正式生,平均科目成绩要在八十分以上, 不缺课可以加分。成舍我为了早日转为正式生,晚上到报馆上班,写社论、编副刊、看大样,直到凌晨4点。报馆离学校校很远,每天只能打个盹就赶到学校上课。这样连轴转实在太累,于是辞去总编辑,改为主笔,写社论,跑新闻。成舍我文思敏捷,提笔即成一篇文笔犀利的时评和社论,给一张原本毫无生气的报纸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血液,引起了报界同仁的注目。"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以笔名"成舍我"在《益世报》上发表了题为《安福与强盗》一文,无情鞭挞了北洋军阀政府当局,致使该报被停刊三天,总编辑潘云超被判刑一年。而报纸销量骤增,成舍我不仅未被社长责怪和解聘,反而代行总编辑职务。成舍我在学校期间, 不甘寂寞,是一个很活跃的社会人物,除了兼职《益世报》外, 还在校园内邀集一批同学组织"新知编译社",专以翻译外文名著为宗旨,由校长蔡元培批准成立。为了译作得以出版,又在师生中募股集资成立"新知书社",蔡元培、李大钊、沈兼士等知名学者都被拉入股。由于翻译计划大而不当,又缺乏思想基础和资金, 很多很美妙的想法都胎死腹中,但却奠定了其日后的奋斗方向。1921年夏,成舍我大学毕业,仍任职《益世报》,养精蓄锐,待机而动。


报海沉浮


    1924 年初,成舍我离开了《益世报》,用最后一月薪俸二百元大洋在4月16日独立创办了《世界晚报》,实现了他那时最大的愿望,"第一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第二是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成舍我自任社长,请龚德柏任采访记者,张恨水兼任副刊编辑,报馆就设在自己家里,报社没有印刷设备,报纸请私人印刷局代印。在报业的激烈竞争中,成舍我匠心独运 ,殚精竭虑,靠过人的胆识,几乎是空手在报业中开创出自己的天下。是年秋,"直奉战争"爆发,曹锟为堵住奉军入关,派吴佩孚为统领,吴调张福来任前敌总指挥,以为"福来"即准能旗开得胜。"晚报" 发出头条新闻《前敌总指挥张福来今早出发》,校对不慎,将"福"误为"祸","张福来"变为"张祸来",成舍我在外看报后感到大祸临头,急忙回报馆与龚德柏一起到东郊民巷的六国饭店避祸。当晚报馆被宪警查封,第三天冯玉祥临阵倒戈,包围北京城,软禁曹锟,很快同意"晚报"复刊。复刊后,销量飚升, 一些不明真相的同仁和读者赞扬成舍我的胆识,一时《世界晚报》名声大噪,因"祸"得"福"。1925年2月10日,《世界日报》在北京西城石附马大街甲90号创刊,办刊宗旨一如"晚报",龚德柏任总编辑。一个多月后,龚辞职,吴范寰任经理,张恨水编辑"晚报"副刊《夜光》, 兼编"日报"副刊《明珠》。同年10月1日,又将《世界日报》第五版的"画报"独立成《世界画报》,至此,三个"世界"报系建立,成舍我成了我国报业史上第一位独立主办三份报的报人。成舍我以"不畏强暴"为办报宗旨,险遭戮顶之祸。1926年奉系及直鲁联军占据北京时期, 有些报纸对军阀冷嘲热讽,直系联军总司令张宗昌决定对报人实行残酷镇压,先后假以"赤化通敌" 枪杀《京报》社长邵飘萍、《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就在林白水遇害的第二天(8月7日)深夜,成舍我被宪兵带走。此去凶多吉少,夫人杨璠连夜前往孙宝琦(曾当过国务总理,与张宗昌有旧) 府,跪泣孙搭救。孙宝琦因感于成舍我曾在《世界晚报》上为孙主持公道而去向张宗昌说情。张碍于情面,同意释放,由副官押送到孙宝琦住所,递上一张卡片,写着"兹送上成舍我一名,请查收"孙亦写了一张回片:"兹收到成舍我一名,谢谢。" 成幸免于难后,遂离京赴沪。1927年4月18日,成舍我在南京创办《民生报》, 销数曾一度超过《中央日报》。1934 年5月,《民生报》因揭发行政院政务处长彭学沛( 与成有亲戚关系)贪污舞弊案被封闭,不许复刊。成舍我也因惹恼汪精卫被拘禁四十天, 并不准他在南京办报。汪精卫曾派人对他说,只要写一封向汪的道歉信,汪即可收回成命。成舍我却严词拒绝,并说:"我可以当一辈子新闻记者,汪先生不可能做一辈子行政院长。"1935年9月20日,成舍我与友人在上海合资创办《立报》,自任社长兼总经理,董事长萧同兹,聘张友鸾为总编辑( 不久改为萨空了)。办报宗旨:对内督促政治民主, 严惩贪污,对外争取国家主权独立, 驱除敌寇。到1937年,发行量超过了二十万份,创我国有日报以来的最高发行纪录。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8月,北平《世界日报》停刊,其资产被日寇劫夺。11月,上海《立报》停刊。第二年4月1日,《立报》在香港复刊,成舍我自任社长兼总编辑,萨空了任经理。同年6月,成以"社会贤达"身份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 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立报》被迫停刊。1945年5月1日在重庆招股出版《世界日报》,1949 年7月25 日停刊。1945年8月,抗战胜利,成舍我将上海《立报》转让他人,10月1日复刊。l1月20日复刊北平版《世界日报》,直至1949年2月25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同年6月6日,《光明日报》在《世界日报》原址出版。1947年,成舍我当选为国民党政府第一届立法委员,1949年4 月挈眷寓香港。1951年3月17日,成与王云五等人合办的《自由人》(三日刊)创刊, 到1959 年9月13 日因经济原因而停刊。l952年冬,成举家由香港迁往台湾,拟在台复刊《世界日报》,由于台湾当局实行"报禁",办报计划搁浅。成一面在政治大学、台湾大学、东海大学教书,一面给报纸写些评论或专栏之类的文章。1955年3月4 日,成以"立法委员"身份,在立法院会议上,以"人权保障与言论自由"为题作长篇发言, 向当时的"行政院长"俞鸿钧提出质询,为"失踪五年"的龚德柏和被捕三年的马乘风鸣不平,提出何以 "不审?不判?不杀?不放?" 发言并质问"新办报纸杂志何以不许登记?"1959年国民党宣传部长陶希圣曾找成谈话,说"上面有意要让一些过去在大陆上有声望的报纸在台湾出版,你不是一直想恢复出版《世界日报吗? 你最好直接给蒋公写封信。"他回答说:"这封信我不能写, 因为《世界日报》一向是民营报纸, 我一旦写信给蒋公,他必然会对我有所要求,我也必然对他有所承诺,这就束缚我办报的手脚。因此我只能正式向政府申请出版《世界日报》,而不能给蒋公写信。"发誓"报禁一日不解除,成舍我一日不办报!"l988年1月1日起,台湾当局正式解除长达三十七年的"报禁" 。是年7月12日,成以九十高龄创刊台湾《立报》,成为世界上最高龄的报纸创办人,终于了却了他在台湾办报的夙愿。


桃李芬芳


    为了培养新闻人才,成舍我在办报的同时,重视新闻教育事业。1932年在北平创办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成舍我自任校长,副校长是吴范寰。提出了:"德智兼修,手脑并用"的校训,注意学习理论与实习并重,使毕业出去的学生既能当新闻记者, 又能从事排字、编辑、校对工作。1933年2月招收初级班,招生四十名,报名者竟达六百名。1935年招高级班,学生四十二人, 都是二年制。1937年决定开设本科班,续招初、高级班,后因北平沦陷,学校停办。1942 年春夏之际, 成在桂林创办"私立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桂林分校",分初级班、高级班、本科班,以流亡学生为主 ,供膳宿,免学费。当时,狼烟四起,物力维艰,学校校舍十分简陋,教学设备极差 ,但为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读书的机会,实属不易!1944 年夏,日寇进逼桂林后,学校停办,部分学生到重庆继续学习,1946 年夏在北平复校,直到1948年7月停办。

    成舍我到台湾后 , 一是想办报, 一是想办新闻学校,"报禁"使他断了办报念头,于是想办一所新闻学院或新闻专科学校。但当时台湾当局对大学或专科学校的设立也严加管制,成舍我只好在1955年2至7月间,发起酝酿、筹备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发起人有:于右任、王云五、萧同兹、林柏寿、成舍我、黄少谷等十九人 ,成为筹备主任。经过多方筹措,甚至将自己的住宅拿去向银行抵押贷款,择定台北木栅沟子口为校址,建立了一幢校舍,以及一座实习印刷厂,并购置了一些教学上必需的设备,招收高级部、初级部各一班,成舍我自任董事长兼校长。1956年10月15日开学,在开学仪式上,成舍我向首届学生表示:"尽管这是一个大家看不起的小学校,但我以年将六十岁的老人身份向同学们保证,我一定将我未来的生命, 全部贡献给这个学校我一定尽量充实学校的设备,聘请最好的老师,加强国文、英文、数学的教学,使你们能升学;加强新闻技能的学习,使你们能就业;尤其品德陶冶,决不忽视。我们一定要符合校训,做到 '德智兼修,手脑并用'。"1960年,该校升格为"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在三女嘉玲、幼女露茜的鼎力协助下,成舍我于1991年将该校改制为"世界新闻传播学院",在病榻前,露茜大声地念完了成舍我等待了将近三十年的批准公文。1997年8月,又改制为"世新大学",学校有四个学院 (传播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法学院 )、三个研究所、十六个学系,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八千人,成嘉玲先后任院长、校长。该校还将开辟第二校区,展示了极其美好的前景。四十多年来,培养了近四万名学生,桃李满天下,大多进入各公私机关、报社、电台、电视台、图书馆、电影制片厂服务,不少人如今已功成名就,身居显要。没有成舍我,就没有今天的"世新",其间几十年,成真正是鞠躬尽瘁,艰苦备尝。在办学实践中,成舍我特别重视对学生新闻职业道德的灌输,坚持"理论与实务配合"的教学方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刻苦负责、敬业乐群的服务精神,严格学校管理,事无巨细,务必躬亲,对学校的一切开支,都从节流和开源出发,尽量把每一项开支都用在刀刃上。成舍我的"悭吝"是出了名的,教室电灯每日下午6 时才能开,信封信纸正反都要用,铅笔文具以旧换新等等,有一次"教育部"来人视察,秘书在接待报告中写"茶点招待",成将"茶点"改为"茶水",足可反映其"抠"的程度了。他不仅对别人"小气",自己更节俭,几乎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到他已是亿万富翁时,乘坐的仍是一辆台湾产的破旧吉普车,直至去世。"世新"是一所私立学校 ,按规定收取学杂费, 不接受官方和个人捐资,不向银行贷款,完全靠学生的学费办学。学校创办之初, 经费短缺, 成把个人的兼课费、稿费都用来充抵开支。正因为靠勤俭办学,到1968年已拥有土地八万余平方米, 建筑物一万平方米,基金和不动产合计有二十余亿台币 ,成舍我竟然一举将它全部捐出,组成"财团法人"。按台湾"民法"规定, 钱一旦捐入财团法人,即归属该财团法人,不得转移给任何私人或私人企业。到1991年,学校总资产已达三十亿台币,台湾没有任何一所大专院校可以望其项背,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子女竞秀


    成舍我一生有三位夫人,1920年与第一位夫人杨璠结婚, 郎才女貌,望倾一时。杨璠,又名致殊,湖南长沙人,经长沙周南女中保送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数学系,曾受其二兄杨端六的影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活跃人物。婚后,协助成办三个"世界"(《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 功莫大焉。1929 年因性格不合仳离 ,仍保持友谊和联系。生女二人:成之凡、成幼殊。杨璠于1975 年以八十高龄在北京病逝。1932年成舍我与留学法国归来的萧宗让女士结婚,生一男二女,长男成思危 ,三女成嘉玲,幼女成露茜。萧女士受尽离乱之苦 , 仍不改初衷,相夫教子,但天不假人,1964年因癌症病逝于台北,时年五十八岁。1969年,成舍我又与台北中兴大学教授韩镜良结婚,时成年七十有二,韩五十四岁,老年相依为伴,无所出。舍我先生有子女五人,个个优秀,令世人叹羡不止。他对子女实行"三不干涉"政策,即一不干涉子女的政治倾向,二不干涉子女的职业选择,三不干涉子女的婚姻家庭。正因为他对子女志向的尊重,使得五个子女各有发展和成就。大女成之凡,又名稚璠 ,1923年出生于北平,自幼学钢琴,上海国立高等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教上海音乐学院、香港圣学院, 在香港和法国等地多次举办个人演奏会,其音乐作品经常在电台等传媒播放和发表。1951年成之凡旅居法国,与法国建筑工程师贝尔覃(Philippe Bertrand)结婚。成之凡又从事绘画,常举办画展,进行服装设计,研究和传播道教学说等传统中国文化,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任在欧华人及其各国友好互助协会主席。1981年、1988年和1995年三度参加法国总统竞选,大声疾呼"选我就是选和平!" 成之凡角逐法国总统宝座也许是一个金色的梦, 但她的奋斗历程,无疑会鼓舞在法华人的士气,为各地外籍华人进军各国政治舞台树立了一个榜样。次女幼殊,1924年出生于北京,l942年秋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45年曾为新四军第七师做交通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进《新民晚报》做见习外勤记者,并先后在香港《华商报》等从事新闻工作。1953年初由广州《南方日报》调外交部,长期从事对外交流工作,是我国资深的职业外交官。长男成思危,1935年出生于北平。1951年十六岁时独自一人提着一只皮箱从香港回到大陆。1956年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先后在化工部沈阳、天津、北京化工研究院任技术员。1981年在父亲支持下到美国进修管理科学,1984 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学成之后返回大陆 ,历任化工部科技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化工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 化工部副部长。参加的电化法制亚氯酸钩的研究获 国家发明奖 ,主持的"全国磷资源开发系统研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当选为常委会副委员长。三女成嘉玲,1937年出生于天津,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留学美国,获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台后, 曾任东吴大学商学院院长,台湾"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台湾私立大学院校协进会理事长,现在是世新大学的校长,为光大父亲的新闻教育理念苦心经营。幼女成露茜,1939年出生于香港,曾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美国夏威夷大学毕业,先后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夏威夷大学博士学位。任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受聘为终身教授,致力于华侨华人方面的研究等。1972年首次回国,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90年受父命接办《立报》,任发行人兼社长,也开始了夜兴凤寐的办报生活。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