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烟草工业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迅速发展,成绩显著。 1998年, 烟草工业的总资产达129.8亿元。
科技兴烟,壮大烟草工业实力
   卷烟工业的结构调整经历了从私营到国有,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适应卷烟工业的集中统一管理。这种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促进了卷烟工业的较快发展。
   湖南烟草工业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实施科技兴烟战略,不断提高卷烟产品的品质。以长沙卷烟厂产品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卷烟品牌,迅速占领市场,企业实力不断壮大。
   1949年初期,湖南烟草工业虽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技术装备十分落后。1963年,国家对卷烟工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后,各卷烟厂都立足于自身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改善工艺装备,到1973年开始生产过滤嘴卷烟。但自己尚无接嘴机,那时的“芙蓉”、“湘烟”、“郴州”3个牌号的嘴烟要到广州、上海接嘴。1975年,常德卷烟厂购进一台国产YJ21型接嘴机,湖南才正式自产滤嘴烟。
   湖南烟草工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集中在1985—1998年期间。卷烟工业遏制盲目生产,控制总量,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高档卷烟和新产品,实行现代化管理,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这段期间的固定资产投入也是最多的。1985年—1998年,全省烟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51.6亿元。当前湖南烟草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先进行列。
   湖南卷烟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机械工业和其它工业的发展。以常德烟草工业机械厂和常德七一机械厂为代表的湖南烟机制造,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施烟机国产化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常德烟草工业机械厂生产的卷接机组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销往国内60多个卷烟厂并开始出口。
   各企业都注重卷烟产品的质量,实施名牌战略,致力于开发生产大众消费者看好的产品。1975年以后有42个牌号(次)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其中“扁鹊”获国家银质奖;“白沙”、“金芙蓉”、“长沙”、“红豆”为国家名优卷烟;13个部优产品;24个省优产品。13个牌号(次)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银奖。研制开发成功14个牌号卷烟产品。全省卷烟优质产品率达到52.2%。“白沙”、“金芙蓉”已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产品。“白沙”、“南沙”、“多柔”、“得乐”进入东南亚,非洲及东欧市场。
   湖南烟草行业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1990年全省烟草行业有科技机构22家(包括学术团体4家),从事烟草科技的人数约6000余人,其中行业内5056人,占职工总数的14.7%,工程技术人员607人,占科技人员的12%。在行业内的5000多名科技人员中,获高级职称的31人,中级职称的889人。正是这群科技骨干力量,推动着湖南烟草的科学技术不断攀登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高峰,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科技成果 。据统计,1985—1990年全省省烟草行业共获得科技成果30余项,1991—1995年38项,其中通过部级鉴定19项,省公司级鉴定19项,作为省级地方标准颁布的1项。科技兴烟为湖南烟草工业装上了坚强的翅膀。
发展多元经济,拓展国际市场
  湖南卷烟工业进入90年代以来,在发展烟草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1998年末,全省烟草系统内已兴办多种经营实体63个,其中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6个。现有从业人员3186人,分流企业富余人员1464人,累计投资达到20.5亿元,去年实现税利1.4亿元,利润1亿元。
  湖南烟草行业在开展多种经营上,充分注意发挥行业优势,坚持“大烟草”规模经营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全方位开拓非烟草产业,不断扩大经营范围。长沙卷烟厂投资12亿多元,先后办起了养殖场、金沙利印刷有限公司、得乐广告公司、珠海金沙(湖南)制药有限公司等10多家经营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形成高起点规模经营。利用生产出口卷烟优势,先后在东欧、东南亚等地建立跨国公司,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成为全国卷烟出口量最大的企业。常德卷烟厂围绕卷烟生产先后办起了烟草薄片加工厂、综合修理厂、废品加工厂、香精香料厂、包装材料厂、铝箔纸厂等6家“厂中厂”,与外商合资成立金芙蓉有限纸品印刷有限公司,1998年该厂多种经营产值达到5.2亿元,实现税利1.01亿元,利润7286万元。零陵、郴州等卷烟厂也相继办起了铝箔纸厂、乳白胶厂、果林农场、餐饮业等经济实体。







Sorry,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