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澧县城头山
原始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春秋墓葬
马王堆汉墓
文物保护
返回主页
 大在3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便有人类栖息于湖南广阔的山川之间。
  从澧县城头山原始文化遗址可以看到,距今8000年之前,人们已转入农业和家畜饲养为主的定居生活。随后的开拓和繁衍,使湖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在1984至1987年的全省文物普查中,即发现各类古文化遗址4412处,古城址156处,古窑址813处,古墓葬641处,古建筑2260处,历代碑刻2825处,革命遗址121处,总计在17000处以上。从中选出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建筑等57处,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51处,古遗址、古墓葬29处,石刻及其他17处作为文物保护单位,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之外,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142处。此外全省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有1700多处。
  湖南虽然历史文化渊远,文物丰富,但考古学和科学的文物发掘却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开始。新中国成立以前,虽然有一些零星的古文物出土,但都是在无意中发现或经盗掘出土,缺乏科学记录。其中很大一部分文物已被损坏、散失或流出国外,给我国的文化遗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之后, 湖南接受的旧省文献委员会的文物只有20多件,且多残破,价值不高。
  1951年冬,以著名考古学家夏鼐为队长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在长沙近郊进行了3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工作。1952年,考古学家顾铁符、商承祚及中南地区的一些考古工作者先后来到长沙,配合基本建设工程继续开展文物考古发掘工作。1953年初,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清理工作队成立,担负起全省田野考古的重任。 几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湖南省考古发掘的规模扩大,考古研究和文物挖掘取得了众多成果,在实践中还培养锻炼出一批考古研究人员和文物保护人员。通过1984年以来的文物普查工作,已调查发现古代文化遗址、古窑址达5000余处,且对其中的30多处进行了发掘和试掘,清理发掘历代墓葬一万余座,出土文物数以万计,为研究湖南古代历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湖南原始社会的考古已取得很大进展。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在石门燕耳洞发现。至于第四纪的哺乳动物化石,则早已发现。1964年在桂阳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刻纹骨椎,1987年以来,先后在新晃、澧县、津市等20多个县市发现有旧石器地点数10处,并采集到砍砸器、尖状器、石片、石核等数百件,足以证明在30万年以前湖南境内已有人类居住。至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则已发现1000多处,还发掘了这一时代的墓葬700余座。
  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周围。洞庭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分为澧县彭头山文化、石门皂市下层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长江中游龙山文化五个大的发展阶段。彭头山文化距今有8000多年,遗址中出土有大量用泥片贴塑法成形的陶器并发现有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稻作遗存。这也是长江流域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华蓉县车轱山遗址中发掘的屈家岭文化的墓葬,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
  至迟在商代中期中原的青铜冶铸技术就已传播到湖南。在石门县皂市遗址商代地层中就出土有双翼形铜镞、鱼钩、凿、锥等小件铜器和铜渣、残熔铜炉等。
  湖南是南方发现商代晚期的铜器最多的省区之一,总数约有300件。其中特别重要的有宁乡县月山铺转耳仑的四羊方尊,黄材寨子山的人面方鼎,醴陵狮形山的象尊,衡阳市包家台子的牛尊,湘潭县九华金盆养鲤的豕尊,华容、 岳阳、常宁的牺首兽面纹尊等。这些青铜器以体形高大厚重,纹饰优雅秀丽,造型雄奇,铸造精良而闻名于世,在中国青铜文化宝库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湖南发现的春秋墓葬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楚墓,另一个是越墓。已发现的春秋越人墓约有100余座。战国时期的楚墓遍及湖南全省各地,已在50多个县市清理发掘出楚墓4000余座,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墓中的随葬物丰富多彩,且多有特点。如长沙春秋晚期楚墓中的钢剑、以铸铁造的凹字形锄、刮刀、鼎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战国时有制造精良的铜镜,华丽的漆器,还有数量众多的含大量铅、钡的玻璃器和天平砝码等。特别是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1972年初至1974年初在长沙东郊马王堆发掘的三座西汉墓,曾经轰动世界。这三座汉墓是汉初长沙国的丞相利苍(二号墓)和他的妻子(一号墓)、儿子(三号墓)的墓葬。利苍死于吕后二年(公元186年),利苍的儿子葬于汉文帝前元12年(公元前168年),利苍妻子死于汉文帝前元12年以后数年。一号墓中出土的女尸保存相当完好,经解剖,对保存水平,病变死因和保存条件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的28件12万多字的帛书,多数是久已失传的古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帛书中还有三幅地图,这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地图。一号汉墓中出土的丝麻织物, 反映了汉初丝纺织工业的高度水平。一、三号汉墓中出土的500余件漆器,是汉代漆器中最出色的代表性作品。
  马王堆一、三号汉墓中还出土有兵器、乐器、中草药、农副产品,以及其他陶、竹、木、铜、铁等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族社会的生活面貌,是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文化、艺术的丰富宝库。
  西汉至宋元时期的重要墓葬和文物,还有长沙五里牌西汉后期203号墓出土的木车和木船模型、长沙汤家岭西汉后期“张瑞君”墓出土的一批有铭铜器、衡阳道子坪东汉墓中出土的铜马和牵马俑、长沙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末出土的青瓷俑群、长沙咸嘉湖初唐墓中的80余件青瓷器、益阳县赫山庙唐宝应二年邓俊墓中的白瓷碗、长沙岳麓山中南工业大学内晚唐魏博节度史罗宏信墓中的白瓷器、铜镜和金银器,常德县河伏北宋张颛夫妇墓的墓志、衡阳县何家皂北宋墓中的丝织品、岳阳市南津港南宋袁简之墓的龙泉窑瓷器,沅陵元代黄澄存夫妇墓中出土的被服、刻印广告和纸币等。
  湖南汉至宋元时期的陶瓷考古取得了重要收获,发现的古代陶瓷窑址已达八百余处。其中重要的有湘阴县青竹寺和白玖的东汉青瓷窑址,长沙县石渚东汉末至三国的青瓷窑址、湘阴县城两晋至初唐的湘阴窑,湘阴铁罐嘴和窑头山一带的唐岳州窑、望城县书堂乡瓦渣坪一带的唐五代长沙窑等。
  长沙窑始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晚唐时,长沙窑的产品已远销朝鲜、日本、东南亚和西亚, 是当时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陶瓷产品之一。
  在收集的汉至明清文物中, 较重要的有西汉牛镫、魏晋人形吊灯、五代马殷铁盆、马希广和马希范铜镜、宋代铜则、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玉春瓶、双鱼大盘和清初的铁炮等。
  90年代是湖南省继70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后文物考古工作的又一个丰收时期。 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长沙西汉王室墓的发掘出土、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纪年简牍的出土,分别被评为1992年、1993年、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2年及此后,持续十余年的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陆续获得重大成果,在这里发现了距今8000年前的栽培稻种和陶器,距今7000年前的古城址,均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发现。这些发现将湖南文明的历史大大向前延伸了一步。1993年,长沙西汉王室墓中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3件漆筑为全国首次发现“筑”这一古代乐器实物。1996年,在长沙走马楼发掘出土的三国孙吴纪年简牍,多达17万余片,是全国历年来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一次,有的专家认为,其意义不亚于当年敦煌经书的发现。
  1997年,在湘阴发掘的岳州窑,出土了大量东晋、南朝至隋代的瓷器,将湖南制瓷的历史提前了100多年。这一连串重大考古发现轰动了全国与世界,一再证明,湖南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在重视考古发掘的同时,湖南加强了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纪念地的维修、建设、利用与管理。1995年全省公布了4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211处,其中22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韶山、花明楼、炎帝陵、屈子祠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0年代以来,借助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百周年(贺龙为9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的举行,韶山,花明楼、乌石,洪家关等革命纪念地都加强了建设。
Sorry,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