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党史国史之窗  机关党员干部应知应会300题
当前位置:党史国史之窗 -> 《中国共产党湖南简史1920—2010》 -> 第四章 坚持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建立和中共湖南组织的恢复发展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93777日,日本军队向北平郊区宛平县卢沟桥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当地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及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捍卫民族利益的坚定信念和抗敌御侮的极大勇气。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表达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战的诚意和愿望。7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林伯渠与蒋介石、邵力子、张冲等在庐山谈判。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若干城市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和出版《新华日报》等协议;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湖南地方组织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

    193711月,受中共中央委派,徐特立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高级参议、驻湘代表的身份,王凌波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上校主任的身份,前往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129日,徐特立和王凌波抵长沙。当月底,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东长街(现蔡锷中路)徐家祠堂公开挂牌办公。作为国共合作后在湖南最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公开机关,在湖南地方党组织尚处于恢复阶段的时候,除了重点做好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开展上层军政人士的统战工作,给八路军、新四军筹集和转运军需物资,组织进步青年赴延安和抗战前线,争取释放被国民党关押的“政治犯”等任务外,还利用其有利条件,积极参与湖南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作。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徐特立等多次应邀在长沙市银宫电影院、第一师范、湖南大学等处公开讲演。每次讲演,听众都挤满会场。火宫殿是劳动群众经常聚集的场所,徐特立常到这里演讲,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讲团结抗日的道理,使在场的群众深受教育。正是通过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推动全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省很快营造出国共合作抗日的政治局面,为全省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共湖南地方组织的基础相当薄弱。随着平、津、沪、宁等地沦陷,一批高等学校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张天翼、翦伯赞、田汉等先后转来长沙,他们中不少人是共产党员,仅新建的国立联合大学中就有共产党员20多人。9月,吕振羽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回湘开荒”之命到长沙。这批从外地回湘的文化教育界人士及青年学生中的中共党员,成为恢复全省党组织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国共合作之后从全省各县监狱中释放及大革命失败后远离家乡的农村党员干部,陆续回到家乡开展活动。同时,随着外地一些机器厂、兵工厂、抗战团体往湖南迁移,也带来了一部分共产党员。这些零星的党员,也是全省党组织恢复重建的组织基础之一。

    193712月上旬,受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中共湖北省临时工委的委派,任作民从武汉来湖南开展恢复、整顿党组织的工作。他以中共湘江特委为基础,建立中共湖南特委并任书记。湖南特委的建立,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工作的新开端,它结束过去党组织分散及陷于停顿的局面,使全省党的建设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从此得以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进行。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密切配合下,湖南特委与平、津、沪、宁等地回湘的文化教育界人士和青年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取得联系,建立起组织关系,并依靠他们建立长沙临时大学和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党支部。同时,派人到铜官、樟树湾、益阳等地整顿党的地下组织,在常德、湘潭、浏阳等地恢复、重建和发展党的组织。还通过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联系失散的共产党员,将分散隐蔽在各地的党员力量重新组织起来。至年底,在长沙、益阳、常德等地恢复和重建了党的一批基层组织,先后成立2个区委、24个支部,共有党员200多人。与此同时,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湖南边界地区中共组织也进行了一些调整。193711月,湘赣临时省委更名为湘赣特委,谭余保任书记,辖茶(陵)、攸(县)、莲(花)和攸(县)、醴(陵)、萍(乡)2个中心县委,以及江西安福、永新等县的党组织。12月,湘鄂赣省委改为湘鄂赣特委,涂正坤任书记,辖修水、崇阳、岳阳中心县委,以及平江、浏阳等县委。19381月,中共中央派王涛到湘南整顿和恢复党组织;2月,湘南特委恢复,王涛任书记,特委机关设在郴州城。

    为加强对湖南抗日救亡活动的领导,193712月下旬,中共中央从延安派高文华、郭光洲等人到湖南工作。193817日,高文华一行途经武汉时,中共中央长江局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湖南工作,决定将中共湖南特委改为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116日,中共湖南省工委在长沙秘密建立,由高文华、任作民、郭光洲组成,高文华为书记,帅孟奇任秘书。省工委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省属于国民党统治区的50个县市。原湘鄂赣、湘赣革命根据地及湘粤赣游击区各县的党组织和区域内的工作,则分别由湘鄂赣特委和湘南特委负责,隶属长江局领导。

    从此,处于地下状态的省工委和公开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相互配合,使党在全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及恢复发展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省工委建立后,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配合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省进行恢复重建各级党组织的工作。19381月,在省工委的组织指导下,中共长沙市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辖10多个支部共60名党员;5月,在此基础之上正式成立中共长沙市委。与此同时,省工委派人去南县、华容、常德等县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建立中共南华工委和中共常德特别支部。到19384月,省工委的工作区域扩大到52个县市,其中有32个县市建立或恢复了党的组织,并设长沙、南华安、溆浦、岳阳、益阳、湘潭等6个县工委,共计党员800多人。6月,湘南特委划归省工委领导,省工委领导区域增至70个县市。19387月上旬,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中共湖南省工委改称中共湖南省委,省委书记仍为高文华。根据中共中央“猛烈发展党组织”的指示,湖南省委集中力量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到10月,全省共建立17个县委、10县工委、5个特区委(特支或总支),党员猛增到3000余人。随着全省各地中共组织的逐渐恢复,不仅吸收了大批新党员,其活动也呈现半公开的状态。为保证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进行,根据长江局有关指示,1938年上半年省工委设立由帅孟奇等5人组成的宣传教育委员会,领导全省党的教育和训练工作。湖南省委也很注意对新党员和新提拔干部的教育训练工作,长沙、益阳、南县、澧县、溆浦等地的党组织举办党员训练班,使干部党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有所提高。

    全省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为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准备了核心力量。

   

作者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时间 

出处  《中国共产党湖南简史》(19202010P60-63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WebMaster:web@library.hn.cn 备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