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党史国史之窗  机关党员干部应知应会300题
当前位置:党史国史之窗 ->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湖南党史人物故事》 -> 坚守信仰志如钢 咬定青山不放松
“断肠取义”——陈树湘的故事
 
    陈树湘(1905—1934),曾用名陈树春,1905年1月30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福临镇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7月,同长沙近郊一批农协骨干随北伐军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并夺取溃兵枪支10余支,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武装队。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后历任红十九军五十四师师长、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全师弹尽援绝,陈树湘伤重被俘。1934年12月9日,在押送途中,陈树湘从自己腹部掏出肠子扯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长征开始后,陈树湘在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的后卫任务,常常是兵不卸甲、马不卸鞍,随时同紧紧尾追之敌展开激战。
    湘江战役打响后,一场血与火的大厮杀在这里展开。敌军从四面八方赶来,空中有几十架飞机轮番侦察和轰炸,地面有桂湘军南北东夹击。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和即将展开的殊死战斗,陈树湘镇定自若,指挥全体指战员鏖战了四天五夜,硬是用刺刀、手榴弹击退了敌军一次次进攻,终于为中央和军委两个机关纵队及红军最后一支部队——红八军团渡过湘江赢得了时间。但红三十四师为此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全师由6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
    1934年12月2日,红三十四师阵地再次淹没在敌人的炮火中,山崩地裂的搏斗持续了几十个小时,阵地弹片啸叫,鲜血和泥沙凝固在一起,使整个山头变成了紫褐色。
    在一次次炮火猛攻下,红三十四师被切断后路,孤军奋战在湘江东岸的几个小山包上。陈树湘接到的最后指令是:全力突围,于凤凰嘴一带渡江,追赶前行部队,如果不能渡江,就在兴安以南山地开展游击战。
    陈树湘最后一次集合阵地上的战士清点人数,仅存的一个连长向他报告:“我们现在还有53人,15名轻伤,7名重伤。枪支有余,然而子弹只有103发……”听到这,陈树湘半天说不出话。这位连长接着说:“师长,趁现在还有一点兵力,我们掩护您突围吧。”战士们也齐声喊道:“师长,哪怕只剩下一个人,我们也要保护首长冲出去。”陈树湘却干脆地回答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师长、连长、战士之分了,我也是一个兵,我们要并肩战斗,宁死不做俘虏!”
    1934年12月12日,在与敌军又一次的激烈交火中,陈树湘不幸腹部中弹受伤。鲜血把衣服都浸透了,他用皮带压住伤口,被战士用担架抬着走。为了不拖累大家,他多次挣扎着要从担架上下来,同时几乎恳求着:“我的好战友,你们抬着我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吗?不要作无谓的牺牲了……”战士们自然不同意。不一会儿,抬担架的两个战士也中弹倒地,陈树湘从担架上滚了下来。另外两个战士又上前扶他,却被他一手推开,只听到他使出浑身的劲喊道:“打!掩护同志们撤退!”
    一些战友脱险了,可陈树湘由于失血过多,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渐渐苏醒过来,朦胧中,听见几个人在说话:“抓了几个共军,我们可以领赏了……看,他的肠子都露出来了,怕是活不长了。”原来,自己已经在敌人正将他押往道县保安团司令部途中。陈树湘突然打了个冷战,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成了敌人的俘虏。一阵疼痛后,他又失去了知觉。
    当再次醒来时,一个信念在他脑海里翻腾:决不能当俘虏,决不!于是,他乘敌不备,伸手摸到了自己湿热的肠子,一咬牙,一使劲,一股脑将肠子掏了出来,随即一声大叫,把肠子扯断,壮烈牺牲。现场的敌人惊呆了。这需要何等的勇气!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保安团的人把陈树湘的尸体抬回了县城,他的头颅被敌人残忍地割下装在一个竹篾笼里送到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的“剿匪司令部”,后来被悬挂在长沙市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的石灯柱上。道县老百姓晚上悄悄将陈树湘和他的警卫员的遗体埋葬在当年的荒郊野岭潇水河畔开元山。
    陈树湘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4年10月,在闽西古田召开的解放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向全体与会代表讲述了“为苏维埃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取义”的壮烈故事。
    
作者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湖南省中共党史联络组  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
时间  
出处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湖南党史人物故事P135-137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WebMaster:web@library.hn.cn 备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