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党史国史之窗  机关党员干部应知应会300题
当前位置:党史国史之窗 ->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湖南党史人物故事》 -> 历尽坎坷 初心不改
共产党员,在任何困难的逆境中都要自觉为党做工作——曾志的故事

   

    曾志(19111998),女,原名曾昭学,19114月出生于湖南宜章县城关镇一清贫知识分子家庭。1926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后历任福州中心市委秘书长、福霞县委书记、闽东特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妇委书记、中央妇委秘书长、辽吉省委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州市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98621日逝世,终年87岁。

   

    19325月中旬,时任厦门中心市委秘书长的曾志,在中央红军攻占漳州后,听从毛泽东的劝说,留下来和丈夫蔡协民一道,组建漳州中心县委(蔡协民任书记、曾志任组织部部长),开辟了漳浦小山城根据地。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张贞部,很快调集重兵进行反扑,将新生红色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由于敌强我弱,为保存有生力量,蔡协民率领红三团余部撤出了小山城根据地。

    193210月下旬,曾志和蔡协民回到厦门,受到了厦门中心市委严厉批判,被无端扣上“右倾机会主义”“保守主义”“逃跑主义”“慈悲主义”的帽子,并对他们进行了撤职。他俩深感不解,据理力争。为此,厦门中心市委对固执己见的曾志,做出了留党察看1个月的党纪处分,重新分配工作,到福州中心市委报到。自此,曾志与蔡协民各奔西东。分别前,两人同意分手,夫妻关系到此结束。

    这是曾志自15岁入党以来受到的第一次党纪处分。那“四大帽子”沉重压顶,这委屈那样的悲凉锥心。然而,她并没有因此退却,而是下决心加倍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改变党组织和同志们对自己的看法。

    与此同时,不服处分的蔡协民执意到上海找党中央申诉,却被拒之门外,流落街头。1932年底,当他历经磨难回到福州时,正值福州中心市委根据中央通知精神,展开对“蔡协民路线”的批判。市委书记陶铸念及曾志与蔡协民原来的夫妻关系,答应让她去看望一下蔡协民,并反复叮嘱:“绝对不能把中央的通知告诉他,否则你就违犯了党的保密纪律。”然而,曾志不相信与自己共同生活、战斗5年多的革命伴侣,会是“社会民主党”,觉得对这位1924年入党、对党忠贞不贰的共产党员就不应该保密。由于不听劝告,当时正与曾志假扮夫妻方便工作的陶铸,还是铁面无私地给了她一个留党察看3个月的党纪处分,并停止了她的市委秘书长的工作,被派到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机关协助工作。

    没有想到,19333月,已经与曾志结为伴侣的陶铸也遭到与蔡协民同样的厄运,被王明撤去书记职务,到上海另行安排工作。20天后,中央来通知说,陶铸在上海被捕“叛变”,要求市委机关赶紧疏散。曾志深信这位革命新伴侣是铮铮铁汉,他有可能被捕,但绝不会叛变!因为他的革命意志是钢铁“铸”就的。

    为了党组织的安全,中心市委决定将她调离福州。显然,作为“叛徒”的夫人是不宜继续留在市委机关的。

    19336月,带着不被党组织信任的痛楚和被“发配”的沉重心情,曾志只身来到闽东地区投身武装斗争。凭借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曾志克服了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诸多困难,在闽东地区坚持武装斗争。她和马立峰、詹如柏、叶飞等共同领导创建了闽东苏区,建立了党的特委、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

    由于受当时党内较为流行的“杯水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也以为丈夫陶铸被判无期,23岁的曾志觉得此生相聚无望。因此,同上级下派的两个外籍领导干部,在战火中建立了新的友情。然而,这种“三角恋”为当地干部看不惯,认为是小资产阶级思想行为,革命队伍里不允许存在。为此,闽东特委在会上对她进行了缺席批判,并不顾她重病在身,决定让她离开特委去福霞县委任书记。虽然说内心不服气,但生性好强的曾志还是拖着沉重的病体,前往形势严峻的福霞地区,领导干部群众坚壁清野,粉碎了敌人的数次“围剿”。但事情并没有像曾志预想的那么简单。一个月后,闽东特委进一步做出了撤销曾志福霞县委书记职务、留党察看4个月的党纪处分。她被“发配”到福寿县开展群众工作。当时福寿县是敌人重点“围剿”地区,革命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去就去吧!共产党员不怕死,虽然这种冤屈的死不值得,但我决不去乞求。”曾志义无反顾,被人用担架抬着进入福寿山区,在深山老林中与敌周旋……面对这种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难,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

    曾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各种艰难困苦,蒙受8次党纪处分(其中3次留党察看,5次撤销职务)和长达40年的政治审查,但她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毫不动摇。正如她在回忆录中所言:“共产党员,在任何困难的逆境中都要自觉为党做工作,这是我一生的信条。我这一辈子多次身处逆境,但这个信条却从未改变或动摇过。”

   

作者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湖南省中共党史联络组  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

时间 

出处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湖南党史人物故事P193-195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WebMaster:web@library.hn.cn 备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