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匡互生

(1891—1933)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五四运动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的三位主要组织者之一。

    湖南省宝庆县(今邵东县)人,1891年11月1日出生于宝庆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在乡学读书时练就一身武术。1910年到长沙入驻省邵阳中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随中学教师在长沙参加反清起义,加入学生军。在一篇题为《时事感言》的作文中猛烈抨击了湖南督军汤芗铭的暴政,被督军府通缉,在国文老师掩护下幸免于难。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专攻天文学。目睹袁世凯窃国称帝,丧权辱国,张勋复辟,战祸不断,深为国家安危和民族危亡焦虑,于是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受到《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的影响,与同学周予同、刘熏宇等组织进步社团同言社,秘密开展活动。1919年初将同言社改组为工学会,他负责起草了工学会章程,主张联络和团结更多的同学,提倡工学合一,并出版《工学》杂志。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他是这次运动的策划者之一,与傅斯年、段锡朋等组织了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消息传到国内,立即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愤慨。5月3日,他和工学会的成员在学校操场上一角召开秘密会议,定于第二天发动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他极力主张采取激烈举动,拟设法分带火柴和小罐煤油,以作放火之用。他决心为救国献身,将后事嘱托友人,星夜赶往各校联络。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余人涌向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当游行队伍冲破军警阻挠抵达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时,因大门紧闭,无法冲进去,他便凭借武功跳上围墙,用拳头将玻璃窗打碎,从窗口爬进院内,打开了大门。游行群众一涌而进,痛打了正在曹宅内的章宗祥。随后,他用随身带着的火柴将煤油点燃,顿时烈火熊熊,曹宅付之一炬。他作为火烧赵家楼的第一人,彪炳史册。

    1919年夏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湖南长沙,先在楚怡小学任教,后应聘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他和易培基校长破除非高等师范毕业生不得进校任教的陈规,聘请毛泽东为第一师范国文教员。他积极参加新民学会的活动,并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文化书社。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1925年他与丰子皑等在上海创办立达学园,主持校务8年,亲自订立校训:立己立人,达己达人。他呕心沥血培养青年,许多学生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4月22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2岁。他的同学、知名学者周予同说:"互生兄在现代史上是值得纪传的一位人物。"著名诗人朱自清在《哀互生》一文中写道:"互生最叫我们记念的是他做人的态度。他本是一副铜筋铁骨,黑皮肤衬着那一套大布之衣,看去像个乡下人。他心里那一团火,是热,是力,是光。"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