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袁吉六

(1868-1932)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

    湖南省保靖县人,1868年生。祖籍新化县孟公乡白莲村。清初举家迁至保靖葫芦寨定居,入籍保靖。他幼年随父攻读经书,通读了《四书》、《五经》、《春秋》、《左传》等书,尔后得到当地举人的资助,免费入馆受教。后参加县、府两考,均名列前茅。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因病未能入京会试,在家乡设馆教学。他天资聪慧,博学强记。还工诗善书法。但不强作诗,每年只作几首,最多只作十几首,高兴时即作,一字一韵,莫不尽心。

    保靖县葫芦寨是个苗、汉、土家聚居的乡场。每逢场期,人群拥挤,轿马通行不便。他与乡民商量,针对有钱有势人家订立乡规:乡场上下不准骑马、坐轿,否则,砍断轿竿、马脚。一次,有个武举人在乡场上坐轿入场。乡民按照乡规砍断了这个武举人的轿竿。武举人无法,只好快快而回。

    1912年,他携眷迁居新化。次年春在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后并入一师)任国文老师。当时,毛泽东先编在预科三班,后来转入本科一部八班。袁吉六是第八班的国文教师,对毛泽东十分器重,尤其赞赏其文采,经常找其谈话,并介绍选读古典文学作品。他爱惜自己的藏书,从不借出,唯独乐意借给毛泽东阅读。毛泽东1936年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次交谈中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我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他教学认真,对学生要求极严,很有爱国思想。1915年上学期,第一师范的学生反对当局增收学杂费,发生了驱逐校长张干的罢课运动。这场斗争中,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反对张干的传单。事后,张干要挂牌开除毛泽东的学籍。他极力反对,并多次对人说:“挽天下危亡者,必期斯人也。”

    1916年夏,与他同榜举人的谭延闓任湖南省长兼督军,请他出任省府机要秘书。他一心教书,没有接受邀请。不久,谭延闓又出任行政院长,再次邀请他任国史馆总编修,也被他推脱。他先后任教于高等师范学堂、省立第一师范、省立一中、明德中学、长郡中学。1927年参与湖南大学的筹建工作,并任该校的专职教师,直至1930年退休。教学之余,撰有《文字流源》、《文学史》、《书法必览》、《分类文法要略》、《国文讲义》等。退休回乡后,专心致志著作《说文初义章》,未竟,今存部份遗稿。1932年逝世,终年64岁。葬于今隆回县高坪区孟公乡白莲村。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人民政府重修其墓。1952年毛泽东亲笔题写:“袁吉六先生之墓”。后又移葬保靖县城酉水河畔竹子坪公园。

1964年,毛主席在中南海请郭沫若、周世钊、章士钊等作客。席间谈起第一师范的袁吉六老师时,章士钊说:“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沫若接着说:“其人教天下英才。”毛泽东听了笑着说:“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