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李  钧

(1930-1994)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学家。

    湖南省邵阳人,1930年3月3日生。全国解放以后,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54年开始研习日地磁与高空大气物理,1955年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从事电离层与电波传播专业学习和研究。1958年毕业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电离层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还是中国空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学术委员。

    他长期从事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方面的科学实验和基础理论研究,是中国电离层声重波观测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最早在中国开展电离层小不均匀结构和漂移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从理论上统一了相似衰落法和相关分析法的物理基础。在电离层扰动的元线电诊断研究中,全面发展了电波传播广义射线理论,系统地解决了时空缓变、色散、各向异性和耗散介质中射线传播的一系列正反问题,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在传播正问题方面,现有的传统射线理论都可看成是广义射线理论的特殊情况,并可解决传统理论难以解决的难题;在传播逆问题中,提出了电离层扰动监测新方法。

    他在攻读研究生专业时,在本校梁百先教授和苏联专家古谢夫的指导下,在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为以后专事此项目研究开辟了道路。1958年研究生毕业后,在中科院武汉地球物理观象台工作,该台与武汉大学进行全面合作研究,在原导师的指导下,初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一一电离层电波传播。60年代以后,他作为观象台的业务骨干和负责人,实施中科院的科研规划,适应中国通信与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监测研究日地关系中的电离层结构变化与扰动,在学术和工作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倡议筹建了低电离层低频、甚低频观测站,开展了电波地空传播观测,建立了卫星信标观测站。1985年又建成高频多普勒台阵观测和卫星信标法拉第旋转台阵观测以及高频群时延观测站。10多年来,他率助手分秒不停地自动监测电离层的变化与扰动,使武汉电离层观象台成为中国近地空间环境监测中的地面多手段的电离层综合观测台站。在他的参与和指导下,观测到了中国的核试验、高空陨石爆炸、龙卷风激发大气声重波,显示了其在电离层扰动的实际监测与警报中的潜力和能力。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早期他曾导出单一随机场台阵记录分析中相关函数椭球和随机场协方差矩阵之间的联系,使相关分析法和相似衰落法建立在同一数理基础上。后期,他带领研究生重点研究电离层中的电波传播、扰动的电波探测、大气声重波的传播与定源、电离层对太阳事件和大力声重波的响应,以及中国电离层扰动的地区特性。他们提出的广义射线理论,给出了特征波色传播的动力学描述和特征波色的波场表达式,较好地解决了时变不均匀各向异性电离层中电波传播的正、逆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广义射线理论,研究它在工程技术中的可能应用,开展大气声重波的非线性传播及电离层对声重波的非线性响应的研究。在博士点内,已形成一支以权威挂帅、以年轻学者为主体的研究队伍,立足国内,敢于攀登科技高峰。在学术前沿领域中,思想活跃,成果迭出,多次获得国家和部门的奖励。他总结40年研究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撰写发表了《电离层不均匀体参量与电离层状态的关系以《耗散和扰动电离层中的无线电波色的传播》等许多论著、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他富有钻劲和干劲,常年累月给自己加压增负,是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内有名的工作狂。1994年4月5日不幸在出差的旅途中病逝,时年64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