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刘敦桢

(1897—1968)
 

    

    
    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湖南省新宁县人,1897年8月23日出生于新宁县金石镇一个官宦家庭。幼读家馆,1900年赴长沙入楚怡小学,继入楚怡工业学校。1913年秋,官费留学日本。1916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1921年春毕业。随老师池田在建筑事务科见习9个月,次年谢绝了池田要他留居日本的建议,毅然回国。曾聘任为上海绢丝纺织公司建筑工程师,并在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兼职。1925年任湖南大学土木系教授,设计了校内教学大楼及长沙天心阁。次年,任教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该校后迁南京,改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为中国高等建筑教育之首创。

    他矢志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毕生致力于建筑学教学与研究,注重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调查中国各地民居、古建筑,创办了中国建筑研究所,是中国建筑教育及古建筑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深入考察沪、宁、杭一带古建筑及其遗址,积累资料,撰写论文。1931年设计了中山陵前光化亭。次年秋,辞去教学工作,赴北平,加入朱启钤创立的中国营造学社,任文献部主任。与法式部主任梁思成密切合作,5年里,踏遍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省,测量、摄影、绘图,写出30多篇论文,约50万字,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基础。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社南迁昆明。在战时经费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他变卖衣物,维持家庭最低生活,仍率学社人员跋山涉水,调查云南、四川、西康、贵州诸省之古建筑,获得汉石阙、崖墓、唐宋佛窟和摩崖等珍贵古建筑资料。1943年秋,重返中央大学任教,历任建筑系主任、教授、工学院院长。

    自1951年起,先后当选为南京市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大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任一级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多次代表中国建筑与文化界访问苏联、波兰、印度等国家。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建筑科学院南京分室主任。

    在南京工学院工作期间,除教学外,还主持了历次全国建筑史教材及中国建筑通史的编著,并在组织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及民居建筑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同梁思成共同奠定了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建筑遗产的基础,被建筑界称为“南刘北梁”。从事建筑史学研究40余年,撰有论文、调查报告60余篇,加上笔记、专著等计百万字,已整理出版《刘敦祯文集》4卷,其中《苏州古典园林》和《中国住宅概说》两书,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前者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研究中的经典著作,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和198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译成英、日文发行海外。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8年4月30日病逝,终年71岁。1979年12月平反昭雪,骨灰安葬于南京雨花台公墓。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