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刘业翔

(1930—   )

 

    

    
    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属冶金专家。

    湖北省武汉人,1930年9月1日出生。195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冶金系,留校任教,历任冶金系副教授、系主任、冶金研究所所长、教授、副校长、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博士生导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南工业大学是一片科研学术的沃土。他求学于斯、教学于斯、奋斗于斯、成功于斯。他知道,有色冶金工业是中国重要的优势产业,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大学毕业起就把个人的一切同中国有色冶金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

    铝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材料。当年毛泽东主席曾因为“文革”中的像章耗费了大量铝材而动怒:“还我飞机!”为了给国民经济提供优质铝材,他致力于铝电解过程的节能降耗课题,历尽艰辛攻关不止。1979年11月,他作为访问学者,赴挪威工业大学电化学研究所学习。3年过去,他发现了一个解决电解铝能耗难题的突破口。他从西方国家在氯硷工业电解中利用涂层金属钛阳极,使制碱过程中的过电压降低90%,引起西方制碱工业革命的科技信息中找到灵感,1981年在国际上率先研究了1000℃条件下高温熔盐电解过程中的电催化作用,发现SnO2基电极中掺杂剂的电催化功能,可使析氧过电压明显降低。在理论上已经找到成功之路,而在实际上取得成功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1982年学成归国,回到中南工业大学,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实验中去。一次次的实验,失败为成功铺垫了基石。科学的聪明才智和钻研精神,实干家的锲而不舍和百折不挠,熔铸成打开高新技术之门的金钥匙。他终于开发出一系列用于铝电解碳阳极的高温熔盐催化剂,有效地降低阳极超电压。例如在铝电解阳极糊中掺入熔盐的节能新技术,可达到生产一吨铝节电300至500度的高水平。这一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独创了高温熔盐电解催化理论,形成中国有色冶金科学一个新分支学科。1989年,锂盐阳极糊节能新技术通过部级鉴定,在全国20余家铝厂2000多台自焙电解槽上推广使用,年节电5000万度,年创经济效益超过1200万元。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在铝电解节能领域的突出成就,引起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1996年,世界著名的铝研究中心挪威科技大学,得到该国科学院和工业界的资助,与他合作进一步研究预阳电极催化,取得新的进展。先后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TiB2涂层技术和TiB2生产新工艺,可把TiB2粉末涂在铝电解槽槽底上,提高了电流效率2%,吨铝节电350度,还延长了设备寿命。这项技术已列为国家八五、九五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节能增产效益每年在1亿元以上。

    他教书育人亦很有成绩。曾作为党委书记、校长,领导中南工业大学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带出了40多名博士、硕士。他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冶金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选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已在国内外发表120多篇科技论文、出版3本专著。他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湖南省科技之星、湖南省十大科技新闻人物、首届光召科技奖获得者,1999年荣获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