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田奇王雋

(1899-1975)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

    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土家族,1899年2月5日出生于大庸县彭家巷。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曾任北京地质调查所技师、技佐、技正、主任、所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南地质调查所所长、地质部中南局副局长兼特级总工程师、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主任兼总工程师、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司长兼总工程师。1957年6月13日参加民盟。他是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永久会员,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曾出访匈牙利,代表中国出席苏联伯力远东地质会议。1957年参加援助越南,1963年获越南政府颁发的友谊徽章。曾两次评为地质部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他对地质学术研究有突出贡献,早年第一个获得赵亚曾地质研究辅助奖金1000元。1939年因湘、桂、黔地区地质及矿产的研究成果优秀,获得了文江地质科学奖金4000元。

    他从1923年起刻苦地进行地质调查与研究,一生著述甚多,已查到的60多种,并有数以百计的各类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报告。主要学术成就是:在古生物学方面,对化石石燕新科新属的发现和研究,有田氏石燕之称;在地质方面,首次查明并论述了中国的泥盆纪地质发展史、地壳变迁、古地理和古生物、沉积物的特性和分布规律等。在地质学界有"回泥盆"之称。在很多著作中还总结、论证和介绍了他对华南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丰富了中国经济地质学的理论。

    他酷爱大自然,勇于实践。一生为中国地质事业艰苦奋斗,具有献身于发掘祖国宝藏和尽快填补中国区域地质空白的雄心壮志和顽强毅力。曾放弃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德国的机会和湖南省建设厅出资留学美国的机会,潜心于地质调研工作,解放前数次拒绝到反动官方机构或买办企业中去供职。

    1949年10月1日,他应中共邀请,在北京参加开国大典,从此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文化大革命"中,他身心倍受摧残,在恶劣条件下,仍顽强地进行科研探索,写了《我国地质矿产资源今后勘查方向》万言书,以及首钢铁矿资源的勘探建议,并多次向领导请求,重返野外矿产勘探基地。1975年已76岁高龄,还坚持在病中写完《关于我国地质对几种重要矿产资源今后作法的初步建议》,力陈海相成油和隐伏矿的重要性,为地质事业鞠躬尽瘁。

    1975年9月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地质部称他"热爱社会主义地质事业,忘我地献身于地质科学。"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