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姚开泰

(1931-    )
 

    

    
    中国科学院院士,癌变病理专家。

    江苏省昆山人,1931年4月11日生于四川南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54年毕业后分配到山东大学医学院任教。1956年调到湖南医学院(今湖南医科大学)从事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历任助教、讲师,肿瘤研究室副教授、主任,肿瘤研究所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部癌变病理重点实验室主任。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成为中国著名的癌症专家。

    1952年,他21岁,在华山医院实习,目睹癌症病人的痛苦和祈盼,深感医务工作者的责任重大,“下定决心献身于探求肿瘤发病的奥秘和攻克癌症的事业”。40多年来,他奋发努力,不懈地探索癌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癌症的方法,以研究鼻咽癌为突破口向癌症细胞宣战,艰难跋涉在攻癌的征途上。先后参加了实验性宫颈癌症研究、动情素诱癌研究,初见成果。鼻咽癌被称为“中国人的癌症”,多发于中国南方,特别是两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1976年,他在潘世宬教授指导下,开展用二亚硝基哌嗪诱癌实验,成功地诱发了大白鼠鼻咽癌。这项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同年,被首批晋升副教授,任肿瘤研究室副主任。

    80年代以来,他所取得的鼻咽癌机理研究、人胚鼻咽上皮体外恶性转化实验、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研究等成果,接连获得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奖。1982年考取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1983年远赴美国马里兰州国立癌症研究院病毒癌变实验室进修,任客座研究员,运用遗传工程技术研究促瘤基因,使鼻日因癌研究深入到DNA水平。回国以后,他完成国家重点课题“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1986年,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微生物学家G教授来华访问时,盛赞他的细胞培养一流,要求与他合作研究EB病毒与发癌的关系。一年后,湖南俄亥俄州鼻咽癌上皮细胞株问世,为全面研究打开了大门。1987年他又成功建立湖南1至3号鼻咽癌上皮细胞株,占世界上仅有6株的一半,为实验肿瘤研究创造了新的条件。1989年,他创建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任国家教委重点学科一一病理生理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教委、霍英东基金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机构的10项科研资助,如虎添翼。他还3次登上国际学术讲坛报告成果,产生了世界影响。1992年他又开始了国家八五攻关课题“EB病毒诱发鼻咽癌的分子机理的研究”,找到了鼻咽癌易感性的遗传物质基础,被誉为“湖南医科大学鼻咽癌生物学研究将指导全国鼻咽癌研究的方向”。1996年,他们的成果又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事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他已培养了28名硕士、18名博士、3名博士后。肿瘤所以“人才济济,硕果累累”而著称。作为博士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为人师表,堪称楷模。他的“勤奋+聪慧”,使其在学生时代就掌握了英、俄、德语,以后又自学了日、法语,所以有能力直接学习国外医学文献。他在专业上的“多面手”也为人称道。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他是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共十四大代表、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湖南省科协副主席,还是国家教委科技委学科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和成果评定委员会终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分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白血病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他担负了CMB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新的研究项目,主攻鼻咽癌癌变的生物学特性问题,正充满信心和激情,攀登新的科研高峰,创造新的成果,造福人民。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