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著述成果
图片集锦
研究评论
纪念场所
家族亲友




蔡申熙

(1906-1932)

 

     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军事家。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6年2月出生于醴陵县黄沙乡一贫苦农家。1922年入醴陵县立中学读书,带头抵制洋货,投入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军校教导团任排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和军阀刘震寰、杨希闵的叛乱、两次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和北伐战争,屡建战功,由排长升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

  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先后任起义军师参谋长、广州市公安局局长。起义失败后,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工作。1928年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1929年任吉安东固游击第一路总指挥。他积极整顿地方部队,发展革命武装,先后建立江西红军第二、三、四团。率部攻克峡江县城,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生活、医药物资,扩大了革命根据地。1930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在湖北阳新、大冶一带领导游击战争,参与指挥攻打宿松、六村、广济、漕河、吴山等战斗。同年10月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任军长。参与领导和指挥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为发展和保卫鄂豫皖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31年1月,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下辖第十、十一两个师,任第十师师长。接着,中共鄂豫皖特委和军委成立,任特委委员、军委副主席。为粉碎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率红十师参加麻城磨角楼战斗,歼灭守敌一个营,缴枪数百支。后又围攻河南光山敌人的重要据点新集,全歼守敌1000余人。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被敌人子弹击中右臂而致残。不久,中共中央决定撤销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先后任分局委员、军委参谋长、监委主席、代理分局军委主席,彭、杨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二十五军军长等职。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大批精锐部队,兵分三路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由于鄂豫皖分局书记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采取“坚决进攻、全面堵击”的错误战略,致使红四方面军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9月中旬,鄂豫皖分局在燕子河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一部分同志主张红军南下英山,将主力拉到外线,向潜山、太湖方向转移。一部分同志则主张内线作战,将部队拉回黄麻地区。在关系到红四方面军何去何从的大局问题上,他冷静地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慎重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红军内线作战,现已无多少回旋余地。东出潜山、太湖,不如西出平汉路以西的应山、随县、枣阳一带有利。那一带有党和红三军的活动基础,南靠桐柏山,地形条件也比较好,待将敌人引向白区寻机歼灭后,再返回苏区,收复失地。他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赞同。9月底,红四方面军由燕子河出发,向平汉路西转移。10月8日,在黄安县境的河口镇与敌人重兵遭遇,他率二十五军断后阻击敌人,掩护红四方面军和分局机关人员转移。前线指挥所设在河口镇东北仙人洞。10月10日,部队三面被围,情况十分危急。他立即指挥主力向新阵地转移,自己则率领小分队阻击敌人。这时,敌人的一颗子弹射进他的腹部,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蔡申熙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和战斗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望。”1991年,中共中央军委确认他为中国36个军事家之一。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全文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