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浅谈地方文献分类的统一问题

  徐月桥

  (北京石景山区图书馆  北京 100043

  

  [  本文从文献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对地方文献的分类状况进行了分析,将不同分类表的使用情况,以及他们的特性和共性进行了比较,提出地方文献的分类应当统一于《中图法》。并讨论了《中图法》类分地方文献的优势、问题和弥补的方法。

  [关键词地方文献  统一分类  中图法

  

  随着图书馆步入网络时代,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建设越来越趋于规范化。由于各馆使用共同的标引工具《中图法》,使不同地域不同馆藏的文献可以通过网络达到资源共享,例如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工程,就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实例。读者可以凭借手中的一张借阅卡到不同的馆借阅文献资料,实现馆际互借。但是,地方文献这一最应当实现资源共享的核心文献却不在之列,这不能不引起图书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地方文献之所以不能入网,根本原因是分类法不统一。因此,使用统一的分类法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当务之急。

  1 地方文献分类表的使用现状

  我国素以"文献名邦"著称于世。由于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各地流传着极其丰富的地方文献,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因此,收集整理地方文献,不仅是省市级中心馆的任务,基层图书馆也要重视地方文献工作,才能挖掘出区县以下的地方文献资源。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不妨将各省市级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定为横向关系,将基层图书馆与省市级中心图书馆的关系定为纵向关系。来看看分类表的使用情况。

  从横向关系看:目前全国省市级图书馆都非常重视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各馆编制出不同的分类表,大致有以下3种情况[1]

  (1)基本上采用某种现行的分类表,只是在分编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做些局部的调整。如开封市图书馆于1988年上半年,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小型图书馆分类法》的基础上稍作修订编制了《开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分类表》,此表包含《开封地区表》、《开封时代表》两个辅助表。

  (2)对现有的某种分类表进行较大的修改,以适应地方文献分编工作的特殊要求。如广东省馆,据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应有特殊的分类法”的观点,在《中小型图书分类表草案》(1959年版)的基础上加冠号、列细类,制定出《广东地方文献分类表》

   (3)参照通用的分类表,根据地方分类编目工作的特点,编制出地方文献专用的分类表。如首都图书馆在60年代初,由冯秉文先生执笔,编制出《北京地方文献分类表》并于1996年进行了修订。

  以上三类专用表的使用,虽然为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反映出省市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分类上的各自为政现象。

  再从纵向关系上看,各地基层图书馆与中心馆不同,大都将地方文献与普通图书放在一起分类,即大多数区县图书馆还是用《中图法》类分本地区地方文献。以首都图书馆(以下简称“首图”)和他下属的十几个区县馆为例,首图使用《北京市地方文献分类表》,而各区县馆使用《中图法》,两种不同的分类表阻碍了北京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资源共享(至少是各基层馆与首图之间的共享)。可见分类表的不统一也影响了纵向的资源共享。虽然首图对他所属的区县馆进行了《北京市地方文献分类表》使用的培训,但到目前为止,真正用这个表进行分类的馆只占总数的44%。显然,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在分编工作中,一套人马两套制度实在是一件很费神的事情。不易为分类员掌握,也就不能为他们接受。退一步说,即使实现了用两种分类表分类,也只能达到北京地区局部的资源共享。不言而喻,其他省市馆与他们所属的区县馆,也存在着类似的纵向关系。显然地方文献分类表不统一,全国地方文献的资源共享就无法实现。

  2 地方文献分类应当统一于《中图法》

  地方文献分类应当统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是统一于《中图法》之外的某种地方文献专用表,还是统一于《中图法》?笔者认为地方文献的分类应当统一于《中图法》。为了讨论方便,暂把各馆编制的地方文献分类表,统一称为“各省市表”。试对两类表从宏观上加以分析。

  首先看《中图法》的特性:

  (1)权威性:《中图法》是我国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其用户遍布全国各类型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如图书再版编目(CIP)数据、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数据等,都使用《中图法》标引。因此使用《中图法》分类地方文献无疑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地方文献是诸多文献中的一种[2]”,既然《中图法》是当前标引文献的权威依据,当然也可以作为标引地方文献的权威依据。

  (2)原则性:《中图法》“以发展的眼光,有预见性地为某些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事物编列必要的类目”[3]。“标记系统的设计和标记符号的配置”,“充分满足分类体统的展开和不断扩充的需要”《中图法》以他完备的编制原则为地方文献的类目扩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3)动态性:《中图法》“及时反映新学科,新主题、新事物的发展,不断加以修订,以满足文献分类的需要。[4]”,正是这种有组织,有周期的更新,保持了《中图法》的生命力。

  再来看各省市表的共性:

  (1)专指度强:各省市表为地方文献的分类,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专门为地方文献而编制,加深了分类的专指度,针对地方文献特点编制出符合本地区的辅助表。如《开封地区表》、《开封时代表》、《综合复分表》和《北京区县复分表》等。

  (2)认同度低:各省市表的另一共同特点就是,都不具备国家标准分类法的资质。在近50年的使用中,他们一直局限在各自的领域里,被看成是“个别图书馆的个体行为,没有得到图书馆界的认同”[5]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图法》的优势正是各省市表的劣势,而各省市表的优势也是《中图法》的不足。他们的优劣是互补的。但选择《中图法》分类地方文献,又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中图法》的不足可以用各省市表的优势弥补,比如专指度。而各省市表的不足,是不能用《中图法》来代替的,比如权威性。从统筹学的角度看,优选方案、统一规划,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是完成好一项工程的前提。那么,完善一部《中图法》,避免多表共存。则是完成全国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工程的前提。

  3 《中图法》类分地方文献的优势

  《中图法》类分地方文献的优势取决于他的特性:

  由于他的权威性,用户使用率高,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熟悉他的分类体系,使用起来轻车熟路,相对于各省市表来说,省去了特殊培训的环节。

  由于他的原则性,特别是遵循文献保证原则,保证了地方文献类目设置的客观性。《中图法》(4)中涉及地方文献类目120多条(可能还要多),无论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凡含地方、地域特征的类目,都指向按中国地区表分。再用“()”国家地区号,通过复分组配,提示文献的地区特点。

  又由于他的动态性,在长达30多年的使用中,进行了四次修订,不断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到目前为止,4版在前3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的设置,提示文献类型特征,增强了《中图法》标引非书地方文献的能力;开通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电子版第2版,实现了分类主题标引工作一体化和自动化。

  《中图法》对地方文献的重视还体现在使用说明上,试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中,对K29地方史志的分类要点说明:“本类主要收有各地方的社会发展史和综合性地方史志(包括历史地理)的文献。综合研究某一地区的文献,入K291/297,建国后新编著的地方志,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和归类:“属于县志、市志、省志,入K291/297;属于部门或行业志的,如政协志、经济志、工商管理志、纺织志等,分别入地方政治、地方经济、部门经济等类;属于专志的,如山志、水志、名胜志等,入中国地理有关种类;属于单位志的,根据单位的性质归入各有关学科。”[6]并举了7个例子加以说明。这是以往使用手册中没有的。显示出《中图法》对地方文献标引的重视程度。

     以上几点,有力地证明了《中图法》作为一部大型综合性分类表,在类分地方文献上的游刃有余。从立类到配号,从本表到使用说明,从分类主题标引一体化到自动化。都为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界面,为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搭建了现代化平台。

  4《中图法》类分地方文献中存在的不足及弥补的方法

  作为一部综合性分类法,《中图法》在类分地方文献上也存在着不足,所谓不足是相对于地方文献的地方性而言的,其一是类目分散,其二是专指度弱。

  类目分散就是同一地方的文献在《中图法》中不能集中到一处,这也是各省市图书馆纷纷编表或变通的原因。比如前面提到的《北京市地方文献分类表》就是一种“分类+主题”的分类表,可以将地方文献相对集中到一处,以达到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关于集中、分散问题,笔者认为若转换角度看,也就不成其为问题,这恰恰显示了地方文献具有的双重作用。地方文献在《中图法》中做分散处理,当是合理合法的,凡被分散的地方文献,首先是学科属性,其次才是地域特征。这大大提高了地方文献在学科价值上的重要位置,便于读者研究相关问题。比如,《石景山区水利志》在中图法中分散到TV-09类,与其他地方的水利志排在一起,就很方便读者比较各地水利建设与石景山水利建设的关系。因此,为了揭示地方文献的这种双重价值,不但不需要变通中图法,还要尽量把已经集中分类的综合性地方文献做出分析分类。如果必须照顾到读者按主题检索文献的习惯,也不能用变通中图法的方法,因为这种变通一旦在各馆实行起来,就会再次产生出各自为政的现象,影响资源共享的实现。那么弥补的方法是,强化主题标引。

  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由于达到了分类主题一体化,因此与《中图法》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以上提到的专指度弱就是主题标引问题,在《中图法》中,其实分类号已经给得很细了,但却没有相应的主题词。且看中国地区表的注释:“以下中央直辖市、省、自治区,可依下表分。如有必要,可再加地名的前两个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细分。例:北京市西城区为13XC;四川省广安地区为712GA,丹图县为534DT”,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类目指到了区县,但对应主题词却只给到省市,致使文献从地方主题的角度检索不出来。因此,强化主题标引,是解决专指度的关键问题,强化主题标引也是弥补分散分类的好方法。在图书馆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用分类号反映地方文献的学科性,用主题词反映地方文献的地域性,二者的统一结合,在技术上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比如,在MARC数据中充分利用607字段或606字段的@y就可以把同一地区的文献集中。读者用地区名称进行检索,就会看到所有某地区的地方文献集中一处。对主题词中找不到的词,可以暂时利用610非控主题词字段,以待积到一定数量,成为正式主题词。根据各地区特色文献增加主题词,建立《地方特色主题词库》,应当成为各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

  总之,地方文献分类统一于《中图法》,是迈向全国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手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4版),

  4.张丽平.浅谈地方文献的统一分类.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OO5(4)

  5.韩朴.地方文献分类思想研究.图书馆学刊,2000(2)

  6.冯晴君.《中图法》类分地方文献的局限与变通.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

  7.李诚.整合地方文献服务城市发展: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探索.图书馆学刊,2006年(1

  8.黄连庆.地方文献资源组织与服务的变革与创新.情报探索,20064

  9.田平.试论地方文献及其分类.图书馆学刊,2OO61

  10.柴一葵.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问题及对策.图书馆学研究,20023

  11.林岫.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图书馆,20031

  

  

  


  

  

  

  

  

  [6]《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P288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