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运河文化研究及开发利用

    孙 勇

  (枣庄市图书馆 山东枣庄 277101

  

  [摘 要] 本文对运河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阐述了运河文化的几个方面:文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运河文化的开发利用,需要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各行业、部门协同配合,共同为发展旅游资源和地方经济服务。

  [关键词]运河文化  文化研究  开发利用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终杭州,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大运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遗迹和十分厚重的文化积淀。研究和挖掘运河文化资源,保存当地优秀运河文化遗产,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服务,无疑是运河沿岸18城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从山东省特别是枣庄当地的角度,对运河文化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1.运河文化研究

  运河文化吸纳了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融合了中国南北经济传统,形成了许多特色明显的门类文化。对运河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首先要熟悉运河文化资源,从历史遗留下的文字中,了解运河发展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资源的融合过程,找寻运河文化的特质。

  1.1文教文化

  运河沿岸带文化教育非常发达,比如东平县,在元代时竟然出现了“朝庭内外要职半出东平府学”,令人咂舌。书院的创建与教育的发展也是势头迅猛,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元代著名的王磐、张养浩等都曾在东平路做过学正,从而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文学创作事业的进程。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谢榛,在诗歌理论上独树一帜,主张直抒胸臆,不摹拟前人,要文随世变,通过拟古自成一体,“其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文学理论,至今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清代“京师十子”中,就有德州的田雯和谢重辉两家。

  文学成就有着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为浓厚的市民文化特点,长篇小说《水浒》、《金瓶梅》正是在运河丰沃的土壤中创作而成的。如《金瓶梅》描写了运河沿岸的阳谷县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向读者展现了运河两岸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无疑是一份珍贵资料。首次《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在枣庄举行,并成立了《金瓶梅》研究学会。关于《金瓶梅》作者,根据枣庄市图书馆及其他单位提供的地方文献,有学者提出兰陵笑笑生为贾三近,其籍贯兰陵是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并在研讨会上提出,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

  山东运河沿岸都注意大力开办府学、乡学、庙学,大兴办学之风,使得教育昌盛,官学日臻完美。民办的社学、义学、私塾、书院也遍布城乡,尤其感人的是武训行乞兴义学的壮举。武训1838年生于堂邑,因家贫而受尽凌辱,后矢志办学,吃尽人间苦,受尽人间罪而行乞兴学。武训办学身体力行,尊师重教,每次入学武训先向塾师叩头,然后遍拜生童,从来不敢于塾师共席。山东运河区的文化教育思想有办学尊师、传道授业、以仁义礼乐为学,对社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积极地加强了对各种文化的交融、消化及吸收。

  12 民俗文化

  大运河吸纳古今中外文化精华,融会中国南北各地方的风情民俗,形成独特的运河风情和民俗文化。如济宁煮茶焙茗独取运河水,德州人把“燕翅席”作为高级享受,天津居民饮食亦“皆汲于运河水”。每年春节,龙灯、旱船、高跷、秧歌、狮子舞,走街串巷,表达了丰年穰岁,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戏曲方面,如山东梆子、山东大鼓、山东快书等流传于运河沿岸城市,形成独特的曲艺文化。明清之际,由于山东省运河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地方戏曲、民间文艺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清同治年间的王小玉自小学艺,16岁便“随其父奏艺于临清书肆”,她聪明好学,吸收了地方小曲、戏剧的腔调,创造出一种新调,即山东大鼓的南口派梨花调,于清光绪年间与黑妞二人到济南市明湖居说书,声动省城,并被写入刘鹗的《老残游记》,王小玉即其中的“白妞”。

  美术文化,突出地表现在聊城的工艺美术上,如茌平剪纸;冠县郎庄面塑、临清郭庄的玩具泥塑;临清市内的纸扎;聊城的蚰子葫芦;高唐、临清的土布印花等。作品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愿望,与运河两岸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工艺美术有的是因为运河的开通、交通的便利而直接输入的;有的则是与当地技艺相结合融会而新生的,使得美术这一表现形式得到更完美的发展。明清以来,这种美术的渐生也影响并促进了整个山东运河区美术文化的繁荣,并提高了美术文化的整体水平。

  山东的郓城、冠县、梁山,都有“武术之乡”的美誉。 “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的水泊梁山,水浒的故事尽人皆知。《黑旋风双献功》、《李逵大闹忠义堂》、《梁山五虎大劫牢》、《宋江杀惜》、《宋公明闹元宵》等水浒戏曲故事,使水浒文化的辐射逐渐扩大,当地的民风民俗也与运河文化和武术文化息息相关。

  饮食文化以酿造文化、茶文化、小吃文化为主。酿造文化包括制醋、制酱菜,也包括酿酒。济宁著名的“玉堂”酱菜园,以色、质、味而取胜。聊城的景阳冈、德州的古贝春、济宁的心酒,都是极具佳名的。 枣庄的酒文化也可以溯源极早,据有史记载,早在1879年,商家袁广昌便在台儿庄方巷办“广源”酒坊,后来全城有10多家酿酒作坊。当年,以运河水配制的高粱烧酒以“醇香恋人”而享誉全国,古诗赞曰:“千里古运君不去,一杯陈酒长留住。” 茶文化在运河两岸各茶肆饭馆,书棚戏场最兴,可以说真正是饭后的一个消遣,这种茶文化在济宁表现的最为突出,直至今日,济宁有些方言中,仍把“提水”叫做“提茶”,把“喝水”叫做“喝茶”。运河两岸的小吃也融会南北,应有尽有,各具特色,反映了饮食文化之精细与博大,源远流长。小吃如 德州扒鸡、咸辣椒、长官包子、保唐驴肉,聊城的魏氏熏鸡,白籽糕,济宁的甏肉干饭、小笼蒸包、甜沫、熬鱼汤、黄米炸糕等。

  13建筑文化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借助发达的经济与便利的交通,兴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其中由商人集资兴建的多为会馆,如聊城保存至今的山陕会馆,位于古运河两岸,是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的集神庙、商业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物群。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戏楼、献殿、正殿、春秋阁,左右两侧对称有钟鼓楼、夹楼、看楼、碑亭、配殿等,楼堂亭阁,布局精巧,大方而灵巧,巍峨而雅致,堪称古运河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运河河段上的楼阁主要有济宁的声远楼、太白楼,聊城的光岳楼、海源阁,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岳楼位于古城中央,有四街四关四门楼,可谓四通八达,砖城建于明洪武七年(1337年),为运河上的聊城古老文明的象征,为我国屈指可数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建筑之一,虽“黄鹤、岳阳亦难拜望”。海源阁为聊城杨氏藏书楼,是清代中国四大私家藏书楼,尤以杨氏所藏宋元珍本最多而著称,现多存于国家图书馆及山东省图书馆。海源阁后毁于兵火,现于原处仿建了藏书楼、西厢、走廊、大门等四合院式建筑群,并加以修饰。此种楼阁文化反映的是运河两岸经济昌盛,文化繁荣,教育发达的社会现象,也可说明“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文化发展状况。

  塔也是运河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一般认为,塔有指示作用,即代表一座城市,而在夜间行船,塔上点灯则可起到灯塔的作用,这也应该是这些塔历经几百年的风雨而仍屹然立于运河河畔的奥秘。济宁铁塔宋代建造时为七级,后明万历九年(1581年)增为九级。聊城铁塔和临清舍利宝塔始建于明代。这些塔刻画构思精密,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线条舒畅,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与铸造艺术的高超水平。

  2 开发利用

  运河文化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精神财富,需要社会包括图书馆,下功夫挖掘、总结、继承和发扬,积极做好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文章。已有一些沿运地区提出要把运河文化作为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把运河文化的保护、开发与旅游,与区域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研究,促进运河区域文化的大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1加强研究

  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运河文化要有针对性和具体内容。我们对枣庄段运河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以及在农田、水利、军事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多层面、分门类的研究,力求达到全面地反映枣庄段运河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如枣庄段运河航运的管理制度、港航建筑、设闸的情况等。并及时将这些研究情况上报文化主管及相关部门,以便统筹协调。

  22 形成合力

  首先是运河沿岸各级各类图书馆要联合起来,比如编制运河专题二次文献,共享运河文化研究成果等。其次,要与其他行业、部门联合。为了搞好枣庄市运河文化的研究工作,我市成立了运河文化促进会。近期为扩大枣庄对外的宣传渠道,集中系统地宣传我市运河文化,由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牵头包括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共同编纂出版《枣庄运河文化丛书》,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馆除承担部分编写任务外,还为其他单位编写提供部分原始资料。这套丛书以全新的视角,从不同的侧面以运河为载体全面整合了枣庄文化资源。丛书编纂目的是要深入研究挖掘、充分保护利用运河文化,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为三大文明建设服务。

  运河文化应积极申报世界遗产。大运河“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符合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是对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贡献,也必将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和填补文化遗产保护的空白。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既有人文文物古迹,也有自然景观文化,有些是以文字的形式保存,有些则是无形的。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不是一次所谓的“打造”工程,而是一次科学严谨的文化实践,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图书馆应承担提供翔实的史实资料和文字记载的重任。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不仅需要的是成功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申报过程对运河文化的系统整理,为今后规划发展奠定基础。

  3 为旅游经济服务

  31 建立运河文化博物馆

  运河文化是旅游资源的一大品牌,要打好这张牌,建设大运河博物馆非常重要。聊城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清代的聊城运河旁南来北往的商舶络绎不绝,商贾林立,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商埠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聊城运河文化优势,聊城建成了第一座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枣庄市运河博物馆目前已在我市台儿庄区落成,它通过300余张照片、40多件实物、10多个模型以及地图、文字等形式详尽地展示了京杭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发展前景,成为了解运河、研究运河的交流展示中心,其中很多资料是由我馆在《峄县志》等地方文献中查询的。

  32 发展民间文艺

  民间文艺对增加旅游产业也是十分重要的,枣庄段运河沿岸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运河花鼓、渔灯秧歌、独杆轿、四蟹灯、牌九戏、高跷、龙灯、运河号子等,既有南、北文化的传入,也有起源于枣庄的民间文艺。特别是枣庄的柳琴戏已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枣庄市图书馆所藏的志书记载:柳琴戏起源于峄县,清嘉庆中期(1810年前后),在峄县陶馆附近,民间艺人在运河号子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曲艺三句半,咸丰年间又改唱锣鼓统子,去滕县搭班后,改学拉后腔,这一剧种在峄县西部及运河两侧逐渐扩散开来,光绪年间趋向成熟,清末、民国初期有名望戏班十几个,直到七七事变群众流离失所,戏班解体,日本投降后社班有些复苏。解放后成立专业剧团,经常到临沂、连云港、济宁、蚌埠、淮南、合肥及苏北沿运一带演出。

  3确立旅游项目

  台儿庄月河。明朝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因黄河淤塞,改道台儿庄,使台儿庄成为傍水而筑、因河而兴的“水旱码头”。1959年,因运河取直,台儿庄城区内的运河改道城外,于是这段古运河呈月牙状存于台儿庄城区内,故称“月河”。月河全长3公里,由于古街保存完好,而且生活气息浓郁,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京杭大运河仅存”的清代文化遗产。古道两岸的顺河街、越河街、丁字街等部分古街巷保存完整,有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商铺、古民居,还有岸边的古码头等,最老的已有500多年历史。根据枣庄市图书馆及台儿庄区图书馆提供的有关枣庄段运河的历史文献资料和规划发展建议,台儿庄区委、区政府向全国各地发出修复运河古镇旅游招商项目时,就确定了运河古镇的修复与适度开发的远景目标,拒绝了20多家想短平快开发、挣了钱就走人的房地产商人。目前准备拆掉的古镇中间和周围的现代建筑,然后按照规划恢复明清时期的参将署、守备署、总兵署、县丞署、闸官署,以及典当钱庄、药房茶社、酒楼戏院、店铺会馆等建筑和运河辣鱼、鳖汤、张家狗肉等地方经典名吃,运河内还将放置明代以来各类代表性船只,再现“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景观。

  滕州湿地红荷。京杭大运河流经微山湖,在滕州境内的微山湖边,造就出一片总面积60平方公里的湖泊、沼泽、森林、泉群、荷花等组成的湿地红荷自然景观。走进这片“原生态”景区,由森林、水池、陆地组成的湿地林海,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一到三公里,10万亩芦苇、紫菱、香蒲碧绿生烟,1万多亩集中连片的野生荷花,散布在湖水和湖边的森林中。这里繁衍着数不清的水生植物,白鹭、灰鹤等几十种鸟儿成群地飞来飞去,野鸭子随处可见,构成了中国北方罕见的水乡景观。景区内的水上漂流、芦荡探险、精品荷花园、百荷诗廊、水上乐园、桃源幽径、鲁班岛、叠水池等景观,虽为人造,但个个依水顺势,少雕塑、多亲水,与湿地、湖水融为一体,既原始、自然又高雅宜人。在景区开发前期,旅游部门专门到几家图书馆查找了有关湿地红荷的资料,并就人文景观建设如何与湿地红荷自然景观协调一致进行了咨询。

  铁道游击队故乡。在山东省首届文化博览会期间,枣庄展区就打出了“铁道游击队故乡”的牌子。从微山湖运河航道直接南下,可直达铁道游击队影视城。一本红色经典著作,一部《铁道游击队》电影,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之歌,让枣庄、让运河航道穿湖而过的微山湖名扬全国。 2004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配合40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拍摄,我市薛城区投资1500万元,在该区临山公园,建起了一座晚清建筑风格与鲁南文化相结合,占地50亩的的影视城,内有洋街、武馆、当铺、茶房、药店、正泰国际洋行、万福楼、高家大院、鲁汉酒馆、芳林嫂茶社、义和炭厂等景点,还开设了鲁南民俗博物馆,让游人观赏到历代车辆、兵器、碗具、锁具、灯具、农具、绣品布艺、鲁南泥陶等展品。影视城的建设规划设计小组,专门吸收了图书馆专家参加,目的是能够提供铁道游击队的史实资料及其实际的生活背景。40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拍摄完成后,这里便成了全国影视拍摄基地和全国首批命名的红色旅游基地。 截至目前,在这座影视城里,已拍摄了《铁道游击队》、《血沃丰碑》、《抗战狙击手》等电视连续剧。这些电视拍摄完成后,都留下了拍摄史料,开设了影视史料馆,目前我馆正在与有关单位积极协商,争取将这些影视拍摄资料最终纳入我馆地方文献部收藏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致福.浅论山东运河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发展论坛,20021

  2.陶伟.中国“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旅游学刊,20005

  3.齐保柱.东昌古今备览.山东友谊出版社,1990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