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21世纪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研究论文选
 

                          地方文献服务名城建设

  宋太荣

  (杭州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02

  [摘  要]历史文化名城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标志,因此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重视保护历史名城。城市公共图书馆收集整合地方文献,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建设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收集整合

  

  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合是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特色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的城市建设高潮中,必须重视保护现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对其历史遗存予以保护和修复,使其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标志。收集整合地方文献,并使其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是城市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责任。

  1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优秀文化

  1.1 城市是民众居住生活的公共场所,也是思想、政治、文化、艺术、经济和市民生活形态的积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城市都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印痕和基因。每一座城市的街道、建筑、文物、古迹无不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基因,它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背景,也是人们乡土意识和爱国情操的精神源泉。

  1.2中国有着七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不曾中断、发扬光大的文明历史。因此,就有了世界各国形象不同的城市文化遗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保护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3 杭州古称禹航(余杭),既有大禹治水、秦皇南巡留下的传说印痕,又有吴越、南宋名列六大古都的辉煌,满城留下了李泌修六井、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和阮元治西湖的历史遗迹,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曲院风荷、双峰插云、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和柳浪闻莺等西湖十景,更为今日留下了康熙、乾隆爷孙二代皇帝巡游题下的风流诗碑。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富有的人文历史景观,使杭州成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这座历史名城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人文历史的千秋功业。

  2 城市建设必须注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保护好历史旧城、保护好历史留下的遗存,已成为国内外城市管理和建设者的一致共识。

  2.1欧洲及日本的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设计师认为轻易拆除旧建筑,就是丢掉历史,保护环境只影响人的肌体,保护历史环境却涉及人的心灵。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不仅要保护文物建筑,还要保护好成片的历史地段、旧城的历史格局和历史风貌。他们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不是经济增长累赘,而是城市繁荣的基础,破坏人们熟悉的古老建筑,会造成社区的失衡,需要付出破坏性的代价。西班牙多莱多古城,闪耀着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文化的各种建筑交错辉映,向人们述说着几千年来各民族、多宗教交错的历史,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瑞士苏黎世完整保留了中世纪时期的各种建筑。为保护巴黎古城,法国人花了几十年时间建了5座卫星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的保存完好的教堂、画院、广场、廊桥和米开朗其罗、达芬奇等巨匠创作的雕塑无不闪耀着文艺复兴的光芒。

  2.2为保护中华历史文化遗存,建国后梁思成疾书中央高层呼吁保护北京城墙,保护四合院,保护北京古都历史风貌。在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尤其是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城市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放中,如何汲取历史教训,保留、保住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精华,我国各城市政府和城建管理部门不断汲取教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护姑苏旧城,苏州、丽江二市另建新区搞建设,完整保留了姑苏和大研纳西古城,新旧二城交相辉映;西安重新修复了几十公里的城墙,再现了长安古京雄风。

  2.3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各届政府为保护杭州历史文化风貌做了大量的工作。80年代以来,拆迁沿湖民居及机关,还湖于民。近几年,投巨资进行大规模的西湖整治,新建太子湾公园,重建杨公堤、雷峰塔和钱王祠,拓宽湖西水面,修缮北山街民国历史文化建筑,兴建了西湖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扩建良渚文化博物馆,今年又启动了文澜阁、于谦祠、西泠印社、龙井八景和吴胥庙、东岳庙等吴山历史文化古迹的修复治理工程。耀眼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如同串串珍珠围绕着西湖,在世人面前展现杭州灿烂辉煌的历史古都和蓬勃发展改革开放新型城市的崭新画面。

  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充分利用地方文献

  3.1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数百年来政治、经济、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沿革等方面的记录,是社会生活、社会生产、科学实验、历史研究、文艺创作等各种活动的历史记录。它记载着该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物产、工农业生产及当地风土人情的过去和现在的实情,具有“存史、资政、利民、教化”的作用。地方文献为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情报依据、文献资料和参考数据。随着城市改造进程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需要,对地方文献的需求与日俱增。

  3.2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利用地方文献资料,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历史名城。德国法律明文规定,凡列入历史保护的建筑,不论单位或个人,一定须按文献记载的式样和规格尺寸修缮,新建筑风格必需与相邻历史建筑相协调。由于德国十分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保管,二战后,利用包括地下管线埋设在内的城市街巷、建筑等完整的各类图纸文献,在较快的时间内按图索骥,将被盟军轰炸几成满城瓦砾的柏林、慕尼黑等历史名城修复如初。

  3.3我国古都西安、南京等历史名城,既留下了大量的地面历史文化遗迹,又是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都市,政府和城市建设部门利用地方文献的记载资料,认真处理好旧城改造和历史名城保护的关系,历史遗迹得以保护和修复,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引来无数的国内外游客。

  3.4 地方文献为杭州历史名城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3.4.1为西湖名胜保护和建设服务。杭州图书馆复印馆藏民国文献《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为筹建西博会博物馆提供了详尽的原始文献依据。配合《西湖全书》的出版,提供馆藏文献70余种。依据馆藏文献资料,提供清乾隆敷文书院题诗年代考证,出版了《敷文书院》。重点读者赵大年利用馆藏文献资料,完成出版了《图说首届西湖博览会》、《龙井茶图考》、《图说晚清民国茶马古道》等著作。《西湖文献集成》是《西湖丛书》的三大板块之一,被列入十一五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此书既是几千年来西湖形成历史和发展变迁的全面记录,又是世世代代西湖人文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忠实描述,更是展示风光无限、摇曳多姿西湖景色的美丽画卷。浩大的编撰工程自20042月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已完成出版19册,尚余11册正在紧张地组织编撰中,力争今年底全部完成。我馆为配合这本书的编纂和出版,除提供大量地方文献外,还参与标点《西湖百咏》等图书。同时与市志办合作的《杭州大事记》的编纂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行进中。

  3.4.2 地方文献为杭州历代名人研究服务。杭州图书馆重点读者裘本洪依据馆藏地方文献,撰写出版了《孙权家谱与古富春研究资料摘要评注汇编》和《论孙权的用人艺术》。罗以民编著出版《1860-1863年杭州太平天国战争》、《郁达夫传》和《汪康年传》。陈国昌先生利用馆藏《历代人物图鉴》等专类图书,设计“苏小小”等杭州历史名人西湖博览会瓷像杯。清吏部大臣傅云龙后人傅训诚利用杭州图书馆馆藏文献《喜庐藏文集》编纂出版《傅云龙》。杭州图书馆研究人员直接参与《杭州历代名人》“蒋延桂”等几十位历史人物的撰写。配合市党史办出版了《情满西湖——老一辈革命家在杭州》一书。

  3.4.3依据地方文献为保护名人故居与恢复西湖景观服务。1999年初,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重修胡雪岩故居,并为之筹资2900万元。当年9月,原有住户动迁完毕。修复工程以建筑师沈理源先生1920年测绘的故居平面图、有关图照、文献资料和市文保所对旧址的考古发掘为依据,并聘请国内著名文物建筑专家为高级顾问,由省考古研究所、市文保所和省古建筑设计院实施方案设计。2000年年底,修复工程如期竣工。在20011月召开的故居修复工程专家论证会上,诸多专家一致认为:修复工程遵循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原则,拯救了一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建筑,是全国文物建筑修复的成功范例,也是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前夕正式对公众开放。继电视剧《一代豪商——胡雪岩》的播映,这一故居的开放再次在杭城形成了“胡雪岩热”。仅在开放后的六个月中,前往参观者就达10万人之众。胡志岩故居是杭州现存最为完整的汪代古建筑群之一,它和元宝街石板古巷相依存,为杭州唯一较完整的古建筑古坊巷结合的实体。1992年,胡雪岩故居即已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据南宋三代宫庭画师李嵩的西湖全景图、梁思成方案图纸等文献资料恢复重建了雷峰塔,盘活了西湖南线风景。同时,恢复重建了杭州碑林、清初梁宅和汪宅等历史文化建筑。

  4 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

  地方公共图书馆是地方文献主要收集、整理和保管单位。随着地方文献的独特价值越来越被社会各界认知和重视,加强地方文献收集整合,挖掘地方文献的价值,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情报依据、文献资料和参考数据等多方面的服务,成为各地方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杭州图书馆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尝试。

  4.1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建馆之初,杭州图书馆就十分重视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60年代初,在大量地方文献散失在民间面临失传的情况下,主动向文化局汇报,并由其下文全市各古旧书店:凡是各书店收到有关杭州地方文献方面的书籍一律不准售予外地,由杭州图书馆收集。时任市委书记指示文化局在杭州图书馆专门成立了“杭州地方文献资料室”,通过购买、复制、转抄等手段,聘请专家鉴别,从民间获取大量地方文献,编辑了《杭州地方文献资料目录》,为杭州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打下了基础。如从陶承杏先生处收集“杭州桥梁”和“杭州兵祸”二书抄本,补充了《说杭州》一书的完整与出版。通过转让办法获得徐映璞先生未出版的有关杭州山水、寺院、名胜志的遗著,充实《杭州史地丛书》。仅1985年一年就搜集了包括地方文献在内的有价值的古旧书籍4700多册,大大地丰富了馆藏。自1983年以来,陆续整理编印了包括杭州胜迹杂录、杭州地理纪要在内的《杭州史地丛书》21064万字。编写了《杭州民政史》、《杭州教育史》、《杭州地名志》、《杭州市合作志》、《杭州邮电志》和《近代浙江人民反侵略故事集》等众多的地方文献资料集,为杭州市的修史编志、历史名城保护提供了真实依据。

  4.2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多年来积极开发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展示地方人文、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充实数字化信息资源。在“文化杭州”主题栏目的基础上,完成了“西泠八家”、“西溪人文自然景观”、“杭州历代名贤”、“书院寻踪”“杭州寺院”“西湖古今揽胜”、“馆藏地方碑贴”、“吴越文化良渚文化、南宋文化”、“名人名居”、“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杭活动见录”、“西湖楹联”等一批地方特色数据库的文本工作。

  4.3完善馆藏目录建设。完成新编《杭州图书馆馆藏地方碑贴提要目录》,收录各代碑贴120多种。新编《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收编条目4000余条。完成杭州图书馆、档案馆、文保所家谱著录40余种。

  4.4建立文献信息和收集网络与渠道。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与省市出版单位、党政机关、学术团体、群众团体等有关单位建立稳定密切的联系,构建由书目信息系统和社会信息系统及辅助性信息系统共同组建的地方文献收集网络。

  4.5开展积极主动的文献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形成了一般性咨询、专题性咨询、跟踪咨询、远程咨询等多层次多类型结构的咨询服务方式。开展设立总台服务形式的尝试,扩大服务辐射面,采用互联网、馆藏书目、馆藏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形式汇集相关文献信息向各类读者,尤其是重点读者提供主动的咨询服务,并及时收集咨询服务结果。杭州图书馆已在旧城改造、西湖整治、恢复重建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西湖博览会和历代名人研究等方面的地方文献咨询服务活动中获得了大量服务成果。

  参考文献:

  1.潘云玲.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服务.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2)

  2.孔祥年.图书馆在历史名城中中的作用.图书馆建设,20063

  3.石 菲.地方文献收集策略.黑龙江史志,20065

  4.李 诚.整合地方文献 服务城市发展.图书馆学刊,20061

  5.靳月庆,刘新勇,徐 伟.图书馆如何做好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0)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