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当前位置:地方文献 >> 馆藏新编省志编目
 
第二十四卷民族志

民族志

 目 录

概 述

 

1

第一篇 土家族

 

第二篇 苗族

 

第三篇 侗族

 

第四篇 瑶族

 

第五篇 白族

 

第六篇 回族

 

第七篇 壮族

 

第八篇 维吾尔族

 

第九篇 民族事务管理

 


第一篇 土家族

 

第一章 族称、族源 27
1 族称 27
2 族源 28
第二章 政治 30
1 封建政治 30
一、政治制度 30
二、反封建统治斗争 39
三、抗倭斗争 45
2 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 47
一、政治状况 47
二、反帝反封建斗争 52
3 社会主义政治 59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剿匪 59
二、民族区域自治 65
三、土家族干部的成长 68
第三章 经济 75
1 封建经济 75
一、农业、手工业、矿业和商业 75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78
2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80
一、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80
二、罂粟的种植及其祸害 81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 82
四、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农民的破产 89
3 社会主义经济 91
一、生产关系的变革 91
二、农业 96
三、工矿业 101
四、交通、邮电 105
五、商业 106
六、财政、金融 110
七、人民生活 112
第四章 文化事业 117
1 文化、教育 117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文化、教育 117
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 121
2 科技、卫生、体育 126
一、科技 126
二、医药卫生 128
三、体育 132
第五章 土家语 135
1 语音 135
一、声母 135
二、韵母 136
三、声调 137
2 词汇 137
一、单纯词 137
二、合成词 137
三、借词 138
3 语法 138
一、词类 138
二、词组 140
三、句子 140
第六章 文学、艺术 142
1 文学 142
一、民间文学 142
二、文人文学 147
2 艺术 154
一、音乐 154
二、舞蹈 156
三、戏剧 154
四、工艺美术 160
第七章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165
1 居住 165
一、村寨 165
二、房屋 166
2 饮食 167
一、主食、副食 167
二、饮食习惯 168
3 服饰 169
一、男子服饰 169
二、妇女服饰 170
三、儿童服饰 171
4 婚姻、家庭 171
一、婚姻 171
二、家庭 173
5 丧葬 173
一、丧礼 173
二、葬式 175
6 节日 175
一、过大年 175
二、社日 177
三、四月八日(或四月十八日) 177
四、六月六日 178
五、七月半 178
六、其他节日 179
7 宗教信仰、禁忌 179
一、宗教信仰 179
二、禁忌 181
 

第二篇 苗族

 

第一章 族称、族源 187
1 族称 187
  一、自称 187
  二、族称的演变 187
2 族源 189
第二章 政治 192
1 封建政治 192
  一、历代封建王朝对苗族聚居区的统治策略 192
  二、苗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198
2 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 202
  一、清代后期对苗区的统治和苗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202
  二、民国年间苗区的政局和苗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204
3 社会主义政治 215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剿匪 215
  二、民族区域自治 218
  三、苗族干部的成长 222
第三章 经济 226
1 封建经济 226
  一、唐、宋以前的社会经济 226
  二、元、明和清初的社会经济 27
  三、“改土归流”后的社会经济 230
  四、湘西苗区的“屯田” 234
2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235
  一、清代后期的社会经济 235
  二、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前的社会经济 237
  三、抗日战争时期和国民党统治后期的社会经济 240
3 社会主义经济 242
  一、生产关系的变革 242
  二、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249
  三、工业、交通、邮电 260
  四、商业和财政、金融 269
  五、人民生活 272
第四章 文化事业 274
1 新中国建立前的文化、教育 274
2 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 282
  一、文化 282
  二、教育 286
  三、科技 289
  四、卫生 291
  五、体育 293
第五章 苗语 298
1 语音 300
  一、声母 300
  二、韵母 301
  三、声调 302
2 词汇 303
  一、单纯词 303
  二、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及其特点 303
  三、借词 304
3 语法 304
  一、词类 304
  二、词组 306
  三、句子 307
第六章 文学、艺术 310
1 文学 310
  一、民间文学 310
  二、文人文学 319
2 艺术 324
  一、音乐 324
  二、舞蹈 326
  三、戏剧 328
  四、工艺美术 330
第七章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333
1 风俗习惯 333
  一、服饰 333
  二、饮食 335
  三、居住 335
  四、婚姻、家庭 337
  五、丧葬 339
  六、节日 341
2 宗教信仰、禁忌 343
  一、鬼神崇拜 343
  二、祭祀活动 346
  三、禁忌 349
 

第三篇 侗族

 

第一章 族称、族源 355
1 族称 355
2 族源 356
第二章 政治 360
1 封建政治 360
  一、建置沿革 360
  二、“合款”制及其演变 362
  三、反封建统治的斗争 365
2 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 367
  一、政治状况 367
  二、反帝反封建斗争 369
3 社会主义政治 374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剿匪 374
  二、民族区域自治 377
  三、侗族干部的成长 380
第三章 经济 380
1 封建经济 384
  一、农业、手工业、矿业和商业 384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388
2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389
  一、工矿业和商业的兴盛 389
  二、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经济的发展 392
3 社会主义经济 394
  一、生产关系的变革 394
  二、农业 399
  三、工矿业 401
  四、交通、邮电 404
  五、民族贸易和财、金融 405
  六、人民生活 408
第四章 文化事业 410
1 文化、教育 410
  一、封建文化、教育 410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教育 412
  三、社会主义文化、教育 415
2 科技、卫生、体育 419
  一、科技 419
  二、医疗卫生 421
  三、体育 422
第五章 侗语 424
1 语音 425
  一、声母 425
  二、韵母 425
  三、声调 426
2 词汇 427
  一、单纯词 427
  二、合成词 427
  三、借词 428
3 语法 429
  一、词类 429
  二、词组 430
  三、句子 431
第六章 文学、艺术 434
1 文学 434
  一、民间文学 434
  二、文人文学 444
2 音乐、舞蹈、戏剧 447
  一、音乐 447
  二、舞蹈 452
  三、戏剧 452
3 建筑艺术 454
  一、鼓楼 454
  二、花桥 455
  三、凉亭 455
4 工艺美术 456
第七章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458
1 居住 458
2 饮食 459
3 服饰 462
4 婚姻、家庭 463
  一、婚姻 463
  二、家庭 466
5 丧葬 467
6 节日、歌会 468
  一、节日 468
  二、歌会 470
7 宗教信仰、禁忌 471
 

第四篇 瑶族

 

第一章 族称、族源 477
第二章 政治 479
1 封建政治 479
  一、政治组织 479
  二、起义斗争 481
2 社会主义政治面目 488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 488
  二、民族识别 489
  三、民族区域自治 490
  四、瑶族干部的成长 492
第三章 经济 495
1 封建经济 495
2 社会主义经济 500
  一、生产关系的变革 500
  二、经济建设的成就 502
第四章 文化事业 512
1 文化、教育 512
  一、文化 512
  二、教育 514
2 科技、卫生、体育 518
  一、科技 518
  二、医疗卫生 519
  三、体育 521
第五章 瑶语 523
1 语音 524
  一、声母 524
  二、韵母 526
  三、声调 527
2 词汇 528
3 语法 530
  一、词类 530
  二、词组 531
  三、句子 532
第六章 文学、艺术 533
1 文学 533
  一、民间文学 533
  二、文人文学 543
2 艺术 545
  一、音乐 545
  二、舞蹈 549
  三、工艺美术 551
第七章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553
1 风俗习惯 553
  一、居住 553
  二、饮食 554
  三、服饰 556
  四、婚姻、家庭 558
  五、丧葬 563
  六、节日 564
2 宗教信仰、禁忌 566
 

第五篇 白族

 

第一章 族称、族源 574
第二章 政治、经济、文化事业 576
1 政治 576
  一、元代至民国时期的政治 576
  二、社会主义政治 579
2 经济 581
  一、元代至民国时期的经济 581
  二、社会主义经济 583
3 文化事业 588
  一、文化 588
  二、教育 589
  三、科技 592
  四、医疗卫生 592
第三章 文学、艺术 594
1 文学 594
  一、民间文学 594
  二、文人文学 597
2 艺术 598
  一、音乐 598
  二、舞蹈 601
  三、工艺美术 602
第四章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603
1 风俗习惯 603
  一、居住 603
  二、饮食 604
  三、服饰 604
  四、婚姻、家庭 605
  五、丧葬 608
  六、节日 610
2 宗教信仰 611
 

第六篇 回族

 

第一章 族称、族源 617
第二章 政治 623
1 元代至民国时期的政治 623
2 社会主义政治 629
第三章 经济 633
1 元代至民国时期的经济 633
2 社会主义经济 636
第四章 文化事业 641
1 文化 641
2 教育 644
  一、经堂教育 644
  二、学校教育 645
3 医疗卫生 650
4 体育 651
第五章 文学、艺术 654
1 文学 654
  一、民间文学 654
  二、文人著述 655
2 工艺美术 657
第六章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658
1 风俗习惯 658
  一、居住 658
  二、饮食 658
  三、服饰 659
  四、婚姻 660
  五、家庭 661
  六、丧葬 662
  七、节日 663
2 宗教信仰 664
 

第七篇 壮族

 

第一章 族称、族源 670
第二章 政治、经济、文化事业 672
1 政治 672
2 经济 675
3 文化、教育、卫生 678
  一、文化 678
  二、教育 679
  三、医疗卫生 680
第三章 壮语、文学、艺术 682
1 壮语 682
2 文学、艺术 683
  一、民歌 683
  二、故事 684
  三、舞蹈 685
  四、织锦 686
第四章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687
1 风俗习惯 687
  一、居住、饮食、服饰 687
  二、婚姻、丧葬、节日 688
2 宗教信仰 690
 

第八篇 维吾尔族

 

第一章 族称、族源 696
第二章 政治、经济、文化事业 698
1 政治 698
  一、明代至民国时期的政治 698
  二、社会主义政治 700
2 经济 704
  一、明代至民国时期的经济 704
  二、社会主义经济 706
3 文化事业 712
  一、文化 712
  二、教育 713
  三、医疗卫生、体育 715
第三章 文学、艺术 717
1 文学 717
  一、民间文学 717
  二、文人文学 721
2 艺术 724
第四章 生活习俗、宗教信仰 726
1 生活习俗 726
  一、居住 726
  二、饮食、服饰 726
  三、婚姻、家庭 727
  四、丧葬 728
  五、节日 728
2 宗教信仰 729
 

第九篇 民族事务管理

 

第一章 工作机构 733
1 历史渊源 733
2 新中国建立后民族工作机构 735
一、各级人民政府民族工作机构 735
二、省人大、省政协民族工作机构 743
三、民族研究学术团体 745
第二章 事务管理 748
1 政治事务管理 749
一、识别和认定民族成份 749
二、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 753
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758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760
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765
六、制定地方民族法规 770
2 经济事务管理 772
一、加速民族经济发展 773
二、管理民族专项资金 779
三、执行财政优惠政策 783
四、贯彻民族贸易政策 785
五、协调支边工作 788
3 文化事务管理 790
一、振兴民族教育 790
二、推动科技进步 796
三、繁荣民族文化 798
四、加强医疗卫生 805
五、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808
4 其他事务管理 811
一、尊重少数民族习俗 811
二、组织和接待少数民族参观、考察 814
三、开展民族涉外活动 814
四、民族统计汇总 815

编辑说明
  

一、本志编纂工作始于80年代初。1980年6月,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民委)组建编写组,任命副主任郑长生为组长,刘润世 、彭武一(土家族)为副组长。1983年7月,省民委调整编纂领导班子,由副主任杨昌嗣(侗族)兼管,湖南省民族研究所承担编写任务,实行主编负责制。1985年6用,草就部分试写稿。1988~1991年,省民委对部分编写人员进行调整,并聘请有关民族领导干部和民族史学者参加撰稿。1992年12月,《民族志》初稿完成后,省民委约请各民族代表人物和有关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专业技术人员28人,进行评稿。1993年8月,编纂工作由副主任吴光海(苗族)代管。1993年9月,省民委成立审稿小组,对志稿进行审查。1993~1995年,增补正、副主编,加强了编辑力量。1995年1月,副主任彭继宽(土家族)兼管此项工作。1997年5月,本志正式定稿。

 

二、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突出历史主流,肯定少数民族为湖南的历史和文化作出的贡献,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成就。遵循《(湖南省志)编纂方案》制定篇目,纂修志稿。

 

本志首篇为《概述》、下分《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民族事务管理》等篇。根据“事以类从”的原则,分为族称、族源、政治、经济、文化事业、语言、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工作机构、民族事务管理诸章。除少数民族人口按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字外,上溯封建社会,下讫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的1989年。

三、正、副主编总纂志稿,龙耀海(苗族)修改《土家语入《苗语》、《侗语》、《瑶语》、《壮语》等章;银军(侗族)参与修改《侗语》。洪寒松统一志书的行文规范。编纂委员会委托常务副主任委员彭继宽(土家族)审查定稿,顾问吴光海(苗族)参与部分志稿的审定工作。

 

四、本志编纂工作经历17个春秋,修志机构和人员多次变动。1980~1986年,石邦智(苗族)、粟海亮(侗族)、王双林(土家族)先后担负修志领导工作。1990年4月,《民族志》成立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邓有志(瑶族),副主任委员:吴光海(苗族)、车大光、杨昌嗣(侗族,常务)、关长生,王双林(土家族)、龙尚明(1992年6月增补)、丁耀(1992年6用增补)。1993年4用,因省民委领导班子有所变动,《民族志》编纂委员会人员上随之调整。主任委员:石玉珍(女,苗族),副主任委员:吴光海(1995年1月调为顾问)、龙尚明、杨昌嗣、丁耀、彭继宽(土家族,1995年1月增补)。1995年7月,根据省民委领导班子变动的情况,对《民族志》编纂委员会人员又作了调整。

 

从1983年至今,先后担任过主编的有:洪寒松(1983年7~11月,1988年3月~199年5月)、彭继宽(土家族,1983年11月~1988年3月、杨昌嗣(侗族、1990年4~9月)、彭官章(土家族,1990年4~9月)、陈玉琪(1995年1月~1997年5月);担任过副主编的有:彭官章(1983年7月~1990年4月;1990年9月~1993年8月)、洪寒松(1983年11月~1988年3月)、陈玉琪(1993年9用~1995年1月)、马亮生(回族、1993年9月~1997年5月)。

 

1958年,省民委曾编纂《湖南省民族志》,1962年后中断。1980年以来,彭武一(土家族),彭官章(土家族)、吴善淙(苗族)、阳盛海(苗族)、吴曦云(苗族)、周平波(苗族)、杨锡光(侗族)、陈海涛(土家族)、彭道轩(土家族)等曾参加调查搜集资料工作,编写过部分试写稿,他们为修志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

 

五、本志编纂过程中,承蒙省、地、州、市、县有关党政领导、老民族工作者给以热情关怀和支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作了具体指导;湖南省档案馆、湖南图书馆以及有关地、州、市、县民委和地方志办公室曾提供大量资料,宣传、文化等有关部门也提供了照片,特此一并致谢。

 

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史料不仅极其匮乏,而目多带阶级偏见,正本清源,繁难艰巨、加之本志编纂人员学识水平有限,志书精疏谬误在所难免,敬祈读者指正。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