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宝与陕北民歌

施雪钧
 

 
   

      
        
 “阿宝”的大名,眼下在中国,恐怕无人不晓。

        从“金光大道”走进春晚,再成为“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频频现身音乐会及公众场合乃至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唱,阿宝走红天下,满打满算,也就两年多点时间。其速度之快,简直就像搭上了飞向太空的“神六”。

        阿宝很帅,嗓音也有点特别,原生态的、通俗的、民族的以及英文流行歌,他似乎都能“拿下”。最绝的也是他最拿手的一招,就是用比常人高出一个八度的嗓音唱“信天游”。尽管声音变长变细变了味,令台下观众无时不刻提心吊胆起一身鸡皮疙瘩,但头扎羊肚巾、身穿羊皮坎肩的阿宝连同那三分黄土韵味,还是镇住了听众,不容易!

        欠缺的是,作为一种艺术让人欣赏,他唱的陕北民歌,既不地道,也少有陕北特有的苍凉,慑人心魄的东西,更多的是拿腔拿调。姑且不论专业领域如何评说,但却引起了信天游“产地”人民的不满。笔者曾八次到信天游源头采风,每次都耳闻不少“草根”的骂声。更多网民,则在陕北民歌网站上发帖子叫板:“他哪也叫陕北民歌?仅凭他不男不女的唱腔,就误认为他优秀,实在是让人愤怒……”

        看来,阿宝唱信天游,绝不能省略去信天游源头榆林留学的经历。

        说这些,无意贬低阿宝。一个“草根”歌手,从一档百姓自娱自乐的节目中一夜成名,不必当真,谈不上用专业的要求去苛求,因此,即便有点争议有点骂声甚至遭人妒忌,也都属于正常范畴。从这意义上来说,阿宝没错。因为明眼人很清楚:陕北民歌之所以打动人心,并不在于歌手如何,而是在于陕北民歌本身的震撼力。阿宝恰恰就是踩准了这个点,走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如果说陕北人受不了他唱陕北民歌,或者说心生厌恶,在于他过多地玩弄美声高音技巧,用飑音的方式,将陕北民歌唱得全串了味。陕北民歌的精髓,在于“野、真、辣、朴“的“情”与“味”,压根就不需要西洋那高音C,更不需要故作深沉的声嘶力竭。

        不过,再反过来想想,这对一个完全业余的民间歌手来说,即便唱得完全不是那回事,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阿宝能有今天,全靠自己多年打拼。特别是那句“还是安安分分做民间艺人”的心里话,感动了不少人。光凭这点,阿宝值得尊敬。

        阿宝没错,错就错在有人不断地令人生厌地“造星”,将一个自娱自乐级的歌手,炒作成一个可与知名大牌歌唱家并列的“艺术级别”,频频现身艺术殿堂和荧屏,并吹捧成“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那就贻笑大方,天下不服了。专业的、非专业的、草根的、社会上的怨气,自然全部冲向无辜的阿宝。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现在的阿宝,恐怕已经少了以往在酒吧、歌厅里唱歌的那种悠闲,得对付眼前无尽的烦恼和身后飕飕射来的冷箭。

        行星运转,有它的轨道,卫星一旦偏离轨道,就成了太空垃圾。艺术也如此,有它自身的定律,“造星”一旦过了头,那就是“明星”的不幸了。

        阿宝,该自我“减负”了!



        来源:中国音乐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