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ENGLISH

  | 活动安排 | 国外读书现状 | 国内读书现状 | 大学读书现状 | 读书日之说 | 了解大师 | 一生必读的书 | 品味读书 | 读书格言 |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

   阿赫玛托娃,А.А.(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Ахматова1889.6.23~1966.3.5)俄罗斯女诗人。出生于敖德萨。父亲是一名海军工程师。童年在圣彼得堡的皇村度过。1907年,到基辅学习法理学,后转入彼得堡大学语文系。阿赫玛托娃原姓“戈连科”(Горенко),由于她的父亲禁止她用他家的姓氏发表诗歌,以免“玷污”了一个高贵的家族的名声,便用了母亲家的姓氏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1910年,与其丈夫古米廖夫、曼德尔什坦姆、戈罗杰茨基、纳尔布特等创办“诗人车间”,成为阿克梅派的核心人物之一。1912年,出版诗集《黄昏》,赢得了广泛的声誉。1914年,出版诗集《念珠》,曾引起轰动,在十月革命前重版过十一次。她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室内抒情诗”的特点,善于运用一些细节性的场景,来描写自己内心隐秘的感受,基本主题是苦恋、忧愁、背叛、愤怒、悲哀、绝望等。1917年,出版诗集《白色的鸟群》。1921年,出版诗集《车前草》。1922年,出版《耶稣纪元1921》,由于当时正处在社会的转折点上,她的这几部诗集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此后,有将近15年时间,她既没有发表新作,也没有重版过任何以前的诗歌。20年代中期,转入普希金诗歌研究;同时,从事诗歌翻译。卫国战争期间,阿赫玛托娃创作了一批具有相当高艺术水准的爱国主义诗篇,如《起誓》、《勇敢》、《祖国土》等。1946年,与左琴柯一起成为“极端不公正和粗暴的非难”(特瓦尔朵夫斯基语)的牺牲品,受到当时苏联意识形态领导人日丹诺夫的点名批判,认为她的作品散发的“时而是修女,时而是荡妇”气息,被开除出苏联作协。50年代后期,恢复名誉。晚期的主要作品是《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1940~1962)。


来源: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