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情
贺美华:让读者“悦读”而不“孤读”
2020-02-24 08:49:00
1.png

  (藏书报 2月24日)

  采访:王雪霞/受访人:贺美华

  湖南图书馆创立于1904年,是我国第一家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截至2019年底,湖南图书馆拥有馆藏古籍68万余册(其中古籍善本5万余册),位居全国各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数量的前列,尤其是近现代湖南名人手稿、湖南名人家谱、湖南方志等地方文献馆藏资源丰富。近年来,湖南图书馆加大了馆藏古籍资源的开发使用力度,为广大读者搭建了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典籍与文化的桥梁。同时,湖南图书馆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古籍推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湖南图书馆闭馆不停服务,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优势,保证公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为宅在家的读者送去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真正让读者“悦读”而不“孤读”。

  本期受访嘉宾:贺美华(湖南图书馆馆长、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

  立足已有数字化建设成果

  传承湖湘文化精粹

  藏书报:近些年湖南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

  贺美华:湖南图书馆历来以保存传承好湖湘文化精粹为己任,特别重视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截至2019年底,拥有自建数字资源总量82TB,主要包括:湘图讲坛资源、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征集购买资源、馆藏地方文献数字资源等。

  湘图讲坛以举办各类公益讲座为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现已开辟有“湖湘文化”“名人名家”“都市生活”“文史艺术”“时政热点”“科技博览”等多个栏目。到目前,湘图讲坛累计举办约886场,拍摄视频成品约4.6TB。

  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方面,湖南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先后建成《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湖南近代人物资源库》《湖南红色记忆资源库》《湖南古村镇古民居资源库》《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湖南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库》,完成各类专题片及微视频494部,成品容量4.7TB。

  自2007年湖南图书馆开展自建数据库建设以来,还征集购买了视频资源约2800多部,容量18TB。其中湖南地方戏剧库征集视频资源1300余部,湖南红色记忆库征集视频资源约900部,湖南古村镇古民居库90余部。

  而馆藏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包括古籍数字化、民国文献数字化、家谱数字化、地方文献数字化等项目,总计数字化资源44.5TB。其中古籍全文影像资源300余万拍,总计容量约44.5TB。古籍胶卷1400卷,数字化1.8T;家谱胶卷1000卷,数字化1.4T。

  藏书报:这些数字资源读者可通过哪些渠道进行利用?

  贺美华:湖南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的发布和服务上,主要途径有:依托本馆各特色资源库网站进行线上发布;通过天下湖南网进行资源推送;通过湖南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资源推送;依托本馆视频网站进行发布;采用社会化合作,与爱奇艺视频平台共同推广。

  为适应移动互联环境,湖南图书馆与天下昆仑(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一网读尽”数字阅读云平台,整合十余家公司的商用资源和本馆自建资源,汇集近30万册电子书、50多万集有声书、1000种期刊、1万多首诗词及戏剧、民俗等视频资源对外提供服务。

  数字资源发布共享,

  应坚持全国一盘棋

  藏书报:数字化过程中是否遇到一些问题?如何看待古籍数字资源的开放共享?

  贺美华:湖南图书馆是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最早的成员馆之一,1985年至今,拍摄了大量的家谱、报纸、期刊、善本等古旧文献,缩微品质量位居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前列,实现了正规化、标准化、系统化。但古籍数字化工作起步较晚,有待加强。一方面,湖南图书馆在官网发布了馆藏古籍书目信息,以供读者检索;另有300余万拍的古籍全文影像资源,正在搭建在线阅览平台,不久即可为读者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也遇到了经费不足、古籍数字化人才较少的难题,迫切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并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实现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发布,应该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避免各自为政,造成重复与浪费。我们应当站在古籍数字化资源使用者的角度,积极稳妥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打造古籍数据库总平台,提供文献获取、传递等信息服务,实现古籍资源的共建共享。湖南图书馆在2019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推出的“一网读尽”数字阅读云平台,让原来分散、封闭的数字资源库实现了开放整合,传输渠道融汇贯通,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为古籍数据库总平台提供借鉴与参考,让读者真正享受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

  服务抗疫,

  广泛开展线上读书活动

  藏书报:防疫期间,湖南图书馆线上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了哪些服务?

  贺美华:防疫期间,湖南图书馆积极部署各项工作,快速整合数字资源,广泛开展线上读书活动,目前线上提供服务的平台主要包括:

  “一网读尽”数字阅读云平台。湖南的读者通过手机网上注册即可成为湖南图书馆的网上用户。据统计,2020年1月14日至2月14日,湖南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资源点击量达380多万次。使用该平台不用下载任何APP,微信扫码即可免费阅读近30万册电子书、50多万集有声书、1000种期刊、1万多首诗词及英语、戏剧、民俗等商用资源。

  天下湖南网平台。读者通过“天下湖南网”,可以免费畅享湖南图书馆提供的具有湖湘特色的数据43余万条。其中,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27838条,总容量5875GB;湖南近代人物库1645人,入库数据30562条;湖南红色记忆资源库33809条,总容量5418 GB;湖南古村镇古民居资源库数据6163条,总容量660 GB;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收录国家级项目70个,省级项目221个,收录相关图片1300余幅,视频150集;湖南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库收录湖南白族、湖南侗族、湖南苗族、湖南土家族主题12000余篇、图片6500余幅,自主拍摄专题片60集。

  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平台。湖南图书馆整合了万方医学网新冠肺炎防治专题资源库和畅想之星科学抗疫电子书,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题资源库”,并向公众免费开放。还向读者免费开放知网、维普、读秀、国研网、皮书等核心中文文献数据库,和畅想之星、QQ阅读、中文在线、新语有声、云图有声等电子图书数据库资源,用户只需通过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即可免费使用。

  2020年新规划

  加强古籍宣传利用

  藏书报:2020年贵馆在古籍保护方面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贺美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湖南图书馆古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古籍修复工作稳步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初显成效,出版了《湖南图书馆古旧文献目录丛编》《湖南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湖南文献撷珍》《湖南少数民族文献概论》等一批古籍及地方文献整理开发成果。成绩有目共睹,但短板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编纂《中华古籍总目·湖南卷》。《中华古籍总目·湖南卷》拟收录全省近70家公藏单位所藏古籍,旨在全面、准确地反映我省古籍的存藏现状。目前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该书对于促进湖湘文化研究,推动古籍开发利用大有裨益,同时将强化公藏单位对古籍保护工作的认识,从而实现我省古籍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古籍保护与服务规范》。该规范已列入2018年度第一批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规定了古籍征集、古籍普查登记、古籍分级保护、古籍典藏、古籍修复、古籍缩微与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古籍服务等内容,目前已通过专家审查,拟于2020年报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该标准对于规范古籍保护与服务,统筹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建设湖南省古籍数字资源库。湖南省古籍数字资源库不仅包括各单位所藏古籍的基本书目数据,而且还配有相应的书影,重要文献则发布全文影像,旨在全面整合和揭示全省各公藏单位的古籍收藏状况,实现全省古籍书目数据著录标准化,扩大读者检索和利用古籍的范围,便于各单位进行文献协调交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最终实现全省古籍资源共建、共知、共享。

  讲好古籍故事。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将倡导公藏单位依托馆藏特色资源,结合时事热点,采取多种形式讲述古籍故事。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古籍活动。湖南图书馆将通过巡回展览、公益性讲座、修复演示体验活动、碑帖传拓、雕版印刷、晒国宝、经典诵读等多种方式促进古籍通俗化,动员全社会参与到古籍保护工作中来。其次,开发竞争力强的文创产品,如制作曾左彭胡系列名人手札文创产品,做到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实用性与观赏性并存。再次,出版特色鲜明的古籍精品。加强与科研院所、出版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充分挖掘我省深厚的文化资源,推动一批省级重点古籍影印和整理出版项目实施,打造精品。

  开辟古籍宣传新阵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宣传单等加强对古籍多媒体、多渠道、多终端传播,利用“湖南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进行深入推广。

  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继续对民间流散古籍、古籍刻书版片进行征集,特别是湖南古旧地方文献、湖南人物著述、湖南历代刻书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古籍收藏、保护工作。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如共同开发文创产品,举办民间珍稀古籍展等,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