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大利坊郑氏
始迁祖朝瑞公,清顺治间因经商事宜自新田心安坊迁居本邑博大乡大利坊。族人分布于本村及宁远之郑古园等地。至1948年,已传12代,男女丁口共50余人。宗祠在大利坊。
新田湾头光郑氏
始迁祖玉昭公,清时卜居于新田县三和乡湾头光。至1948年,已传10代,全族人口约120人。宗祠在湾头光。
新田龟石坊郑氏
始迁祖时叙公,由新田县徙居本邑三和乡龟石坊。族人分布于高山下村、石鼓凤等地。至1948年,已传32代,全族人口约1200人。
沅陵郑氏
始迁祖德行公,原居江西吉水县桃花巷,明初南征扎营桃源县郑家驿,后至沅陵莲花池。子福三居鱼塘湾,福五居黄桑岭,福六居桃源羯羊铺,福七居溶溪湘泗坪。今有人口约3500人,居住于凉水井、溶溪、白羊坪、天井坪、蚕忙坪、高坪、银杏、七甲坪、乌宿、明溪口等处。班次:永代宏开启,英明克绍先,心纯登泰畅,学裕化高贤,显耀隆昌美,荣华吉庆全,尊宗思锡久,发达定长远。
沅陵回族郑氏
始迁祖大勋公,清嘉庆8年(1803)自凤凰迁此。
溆浦堆村郑氏
远祖唐时虔公,八代孙鸾围公,北宋间居江西泰和县西乡,生九子,第四子国明公由泰和迁居新喻县南门外三都毛家坪。传至仕文公,字贵本,宋末任湖南辰州刺史,因兵乱迁居溆浦东乡堆村。仕文生五子:均远、均达、均通、均道、均近。均远子孙迁长沙、岳阳等地,均达子孙迁麻阳、贵州黄平等地,均通子孙居地甚广,均道子孙迁新宁,均近子孙居邵东。后裔散居长沙、宁乡、麻阳、益阳、安化、湘乡、溆浦、隆回、辰溪、芷江、凤凰及四川、贵州等县市。清乾隆3年(1738)始修族谱,嘉庆5年(1800)、同治7年(1868)、光绪34年(1908)、1934年续修,2003年湘、黔、渝、桂仕文、友德、友善、友兰、德行等十支合修通谱。仕文公系班次:鸾国兴祖宗,腾华富贵仲,万代齐显仕,均荣甫。宣源文必思,志楚秀子添,良国元锡如,立所昌能大,时明自学从,本有同功烈,其光见尚生,邦起继周伯。
溆浦 堰郑氏
始迁祖立豪公,原籍沅陵,清咸丰时徙此。
溆浦田家溪郑氏
明时自新化徙此。
溆浦岩陀山郑氏
由泸溪徙此。
麻阳郑氏
迁湘始祖仕文公,居溆浦堆村,第三子均通生绍荣,绍荣生六子,第三子美甫生宣泰,宣泰生源柒,明初由堆村迁居麻阳县黄桑林。生三子,世兴居黄桑林,世宁迁贵州玉屏县,世元迁凤凰县都桐,抗英名将郑国鸿为世元公第十世孙。世元房班次:宣源世仕惠,景文永世国,之朝上大人,子安先通德,流芳远荥阳,本有同功烈。世兴房班次:宣源世如庸,亨学永廷启,万朝有大人,子正先通德,流芳远荥阳,驿泽长功烈。
新晃郑氏
远祖湜徒公,居江西,生太龙、太虎、太鳌。太龙生通、模、焕,通居抚州,模迁绍兴,焕迁福建。焕公生庄、潞二公。明洪武22年(1389)焕公随军屯贵州平溪,后迁玉屏。潞公生保公,保公生太乙,迁天柱县高也。后裔文丰公,于清乾隆11年(1746)由高也迁居湖南新晃大湾罗乡高寨村,今有人口200余人。班次:亚再必文廷显祖。大振世泽,桂茂兰芳,光崇衍庆,永绍谟烈,定国安邦。
通道郑氏
远祖濂公,字仲德,世居浙江浦江,后移居安徽婺源县。迁湘始祖建文公,明万历间率四子迁通道,长子万元,因贸迁居广西,次子万仁居临口,三子万兴居广南,四子万仕,居县城十字街。
会同宝田郑氏
清康熙中自贵州天柱县瓮洞胡家寨迁来。
会同河口郑氏
始迁祖福松公,为宣仁公六世孙,原居隆回荷香桥,明时随楚王征渠阳,子孙定居会同。派语:宣源添宗重,福添开文远,廷大永逢国,立所昌能大。
芷江郑氏
先世自河南荥阳迁江西金溪,再迁贵州施秉县。始迁祖友信公,字辅仁,袭湖广偏桥卫右千户,受遣自施秉县屯居芷江南乡杆子屯。1931年三修族谱,今有人口3500余人,分布于下茶溪、楠木坪、竹坪铺、罗卜田、石口溪等地。班次:友显子通朝茂,凤廷有文章,永世祥光秀,再德福寿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