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祖籍家世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敦本堂”《沈氏族谱》;九世祖思远公为明副榜,分发江西瑞州高安县知县。于明宣德丙午年改迁铜仁,后任铜仁知县。时因江西饶信抚瑞州、吉安等州郡犹有余党徐寿辉、陈有亮不时扰乱,道路不通,满任难以言旋,因而落业熊家滕,继移居沈家滩,自沈家滩又移坡上乡其祖人所置之地“东至停子关,西至大兴场,南至马斜溪,北至黄慧营。”
思远公生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卒于明天顺三年(1459),葬湖南境内黄合乡东京坪。其后,沈门子弟有数人略显于仕途。十世祖沈祖述为明宣德年间拔贡,出任松江,即贵州松桃县教谕;十一世祖沈天纵为明景泰年间拔贡。
三喜堂《沈氏续修族谱》载“因乾隆乙卯(1795年)苗叛,烽烟四起、远近之避命不遑。而旌之栖托天地。斯时,余父尚客江夏,而余犹怀抱,及父旋归,而井市皆为灰烬
矣。暂时寄居铜仁,迄至嘉庆六年(1801年)始返故里。”从此,沈家人沦为平民,沈光汉靠帮人耕种谋生。
从文先生的十八世祖沈文科虽有五子:长子沈才山,二子沈玉山,三子沈昆山,四子沈峡山(沈从文的曾祖父);五子沈友山,兄弟五人分家立业,各自谋生。
沈文科葬于下寨,其墓碑只是一块高约二尺,宽不过一尺五寸石质粗糙的石块.碑文字达隐约可见“沈公文科之墓,立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沈氏后人下寨农民沈永基介绍,这就是沈从文家的祖坟。文科公在世时,其家境已十分贫困,死后草草安葬就证明了这一点、文科之妻徐氏草葬于文科墓的右侧,连一块墓碑也没有,只是一堆青家。
道光三十年(18 50年)沈歧山携带家眷迁移湖南风凰黄罗寨。此地位于凤凰县东南三十余里的偏僻之处,周围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苗汉杂居。
咸丰年间,沈歧山长子沈宏富遂投奔乾州参将邓绍良 “湘军”,后与同乡田兴恕一边转战江南数省镇压太平军,因“战功”显赫以至官至贵州提督。沈歧山在宏富成名之前就劳累而逝,安葬在黄罗寨。
宏富之弟沈宏芳,宇兰皋,其妻刘氏生有三于。长于沈宗梁,二子沈宗颐,三子沈宗基。因长兄沈宏富无子嗣,在宏富病逝后,沈宏富之妻张氏又为乡下小叔于沈宏芳娶一苗族姑娘。该女人生有二子,长子沈宗泽,次子沈宗嗣,并以宗嗣过继给沈宏富。
一八六一年,田、沈均卷入了贵州人民反洋教的运动之中,田兴恕因青岩教案而被罢免了钦差大臣,又因接连发生的开州教案被罢免了贵州提督。满清王朝为了稳定贵州局势,命沈宏富署理贵州提督。是年为一八六三年,宏富年仅二十六岁。清王朝继续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于一八六四年将田兴恕押往四川审讯,并对与田兴恕关系密切的沈宏富阳暗中加以监视。沈宏富见前途莫测,遂心恢意冷, 一八六五年沈宏富携家带眷返回凤凰镇竿城定居,次年于道台衙门对过的中营街,买了一栋旧民宅拆除重建。由于沈家人口少,这座小院落建造的小巧别致。前后两进,大小九间,天井坪花卉满目,环境甚为幽雅。
同治七年(1868年),沈宏富病故于凤凰厅镇竿城,从此沈家失去靠山,家境每况愈下。沈宏芳为重振家声,决定涉足仕途,于光绪九年(1883年)变卖了先兄所置的镇竿城南门房屋,沈宏芳用这些钱运动官府,捐一官半职。沈宏芳本想大展鸿图,秉承兄志立身扬名,孰料仕途艰难,白银卖来一纸空文,沈宏芳候选一生,无力涉足仕途。
光绪末年(1808年),沈宏芳夫妇相继去世,二老均葬于黄罗寨大路旁。碑座石雕华丽奢侈,为当地乡民所罕见。
光绪末年,沈家与邻村上马路大地主田新发家为争水灌田诉讼不已。沈、田二姓为争强斗胜不惜“挥金千两,卖四百顷。”(见田新发家《田氏族谱》)为此,沈家家产几乎累尽,仅剩一百多亩水田。一九O八年,沈从文六岁时,曾步行回过黄罗寨,据《从文自传》所记,那时每年收租谷约三百担左右,一九二0年,沈氏兄弟在黄罗寨变卖了最后的田土。黄罗寨沈家从此销声匿迹。
沈宏富卒于一八六八年,年仅三十一岁,死后留下一份家产。沈老夫人将两岁的沈宗嗣从黄罗寨抱进镇竿城沈家,继子沈宗嗣成了沈家产业的继承者。一八九二年,沈宗嗣娶当地贡生黄河清之女黄英为妻,一九O二年沈从文出世。
清朝末年,赋闲家中的沈宗嗣,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他暗地里与留日好友同盟会员田星六、田应全等保持联系,参加革命党,进行反清联络活动。一九一二年元旦,凤凰厅光复,沈宗嗣一时成了当地要人。
辛亥革命成功后,沈宗嗣原想为民国出力,后因与田应全意见分歧而发生口角,一怒之下离家出走。沈宗嗣来到北京,又与同乡组织铁血团准备谋刺妄图登上皇位的袁世凯。由于暗探发现,同乡阀耀翔被捕。沈宗嗣得到口信;当即匆匆逃出关外。在赤峰、建平一带做科长十二年之久。(见《从文自传》)
镇竿城沈家自沈宗嗣走后,沈母黄氏拉扯三子三女度日艰难,为养家糊口沈母卖掉了最后的田土,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忍痛中断沈从文的学业;将他送到军营中去混口饭吃,又将从文幼弟沈荃送到本城东门外张记杂货店当学徒,一九一九年,沈母得知沈宗嗣流落在关外的消息,果断地将中营街老屋卖给田友兰名下,所得银两一并交给长子沈云麓让他千里寻父,然后举家搬迁芷江,投奔从文舅父。
一九二三年,沈宗嗣回到湖南,凭着早年所学医道,在长沙湘西镇守使田应全处任军医正,一九二九年底,湘西王陈渠珍在凤凰县办中医院,沈宗嗣欣然返回故里,携家眷在镇竿城朱家两租房居住。在中医院任职,成了当地一名良医。一九三二年在疾病中沈宗嗣溘然长逝,葬于逢水井其父坟墓的左侧。一九四二年沈母病故,葬在郊外风景秀丽的清沙湾。
沈从文兄妹九人,大姐沈岳鑫,随儿田成尚居住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长兄沈云麓酷爱艺术,毕业于凤凰图画学堂,擅长书画,解放后为湖南省文物委员会委员,在家乡致力于文物的征集与整理,“文革”中病逝。幼弟沈荃习武为生,十六岁即考人第二军官口,毕业后在新编三十四师独五旅任中校参谋、营长等职。一九三八年在浙江嘉善对日作战中荣立战功,升任一二八师七六四团团长,一九四九年驻南京,任国防部少将监察官,同年随部队起义,属国民党起义人员。九妹沈岳萌毕业于青岛大学,后患精神病在沅陵病逝。其余兄妹数人均早年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