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电影表演艺术家。
湖南省湘阴县(今泪罗市)人。原名杨成芳。女。1920年4月22日出生于北平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杨振华是清末举人,民国初年先后在湖南、北平等地创办了湘阴女子师范、新华商业专门学校、新华大学等,并自任校长。她4岁时,就被送到北平郊区小汤山小香屯农村奶妈的家里抚养,直到9岁才接回北平读小学。1931年家庭发生大变故,兄嫂自立谋生,父亲离家出走,母亲病故,整个家散了架。她和大姐杨成业(作家杨沫)、二姐杨成亮相继辍学,三姐妹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生活出路。此时,联华影业公司在北平设第五分厂,创办演员养成所,准备培养一批电影演员。她是应考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却很顺利地被录取,从此进入影坛。她的成名之作是1936年加入上海明星影业公司后和赵丹联合主演的《十字街头》。1937年4月公映,她崭露头角。英国的《泰晤士报》评论说:"许多中国影迷都觉得他们已发现一个中国嘉宝,那就是具有和嘉宝异曲同工的白杨。"抗战期间,她重庆参加了《中华儿女》、《长空万里》、《青年中国》等影片拍摄,还主演了《日出》、《屈原》、《法西斯细菌》等话剧。由她扮演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能把人物的心灵和情感准确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很深的感受,受到广泛的赞扬。《屈原》上演之后,郭沫若在题《白杨饰南后》中说:"南后可憎君可爱,爱憎今日实难分。浑忘物我成神化,愈是难分愈爱君。"十分赞赏她的表演技艺。当时,她与张瑞芳、舒绣文、秦怡一起被誉为话剧界的"四大名旦"。抗战胜利后,1946年回到上海,参加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当她和其他同志一起向周恩来汇报时,周恩来肯定了这两部影片,并勉励大家要坚持进步,多做工作。她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影片中塑造了具有东方女性独特性格和风貌的李素芬形象,使该片成为中国电影艺术的珍品。解放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从50年代到ω年代初期,先后主演了《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金玉姬》、《春满人间》和《冬梅》等影片,塑造了许多富有中国气质的优美、鲜明、动人的妇女形象,在追求民族化表演的风格上取得了新成就。在《祝福》中扮演祥林嫂,表演细腻、自然含蓄,显示出不凡的表演艺术功力和魅力,该片在1957年获得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9年,主演了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一一宋庆龄的故事》,荣获广播电视部荣誉演员奖。
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银幕实践中,她积累了塑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人物形象的丰富经验,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她撰写了许多关于表演艺术的文章,公开出版了《电影表演技艺漫笔》、《我怎样演祥林嫂》、《电影表演探索》、《落入满天霞》、《白杨演艺谈》、《我的影剧生涯》等著作。
她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1949年4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由香港到北京,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文代会和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多次接见和关怀。1958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词祝贺她从影ω周年:"从人民吸取营养,向人民贡献才华"。朱镑基称赞道:"你很早参加进步文艺活动,一贯坚持党的文艺方向,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工作,我们应当感谢你,并祝你身体健康,艺术常青。"
1996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终年76岁。
选自《湖南人在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