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轻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制浆造纸、日用硅酸盐、食品饮料、日化用品、文体用品、轻工机械、照明器具等12大行业,拥有各类企业369家,其中大中型企业92家。轻工科研院所4家,大中专4所。预算内独立核算企业资产总额109.55亿元,固定资产净值44.05亿元,职工10.78万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基础较好、相关配套的工业体系。50年来,湖南一轻工业为满足湖南人民的日用消费需求、振兴和繁荣湖南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
生产建设成就巨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1949年前,湖南一轻工业除零散的社店和小作坊外,仅有少量的手工陶瓷、玻璃、火柴、肥皂和酿酒小厂。全部工业总产值仅有0.32亿元,经过50年的发展,湖南一轻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1998年工业总产值达24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7.66%,其中系统内完成工业总产值51.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159.28倍,比1978年增长2.51倍。主要产品产量明显增长。机制纸及纸板产量88.27万吨,与1949年和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2731.72倍和1.51倍,日用陶瓷11.49亿件,分别增长37.34倍和1.76倍,合成洗涤剂(肥皂)8.02万吨,分别增长35.64倍和4.65倍,饮料酒56.23万吨,比1952年增长453.19倍,比1978年增长6.21倍,原盐74.25万吨,比1978年增长2.47倍。产量居全国前10位的产品有机制纸及纸板、日用陶瓷、原盐、糖等。湖南一轻产品自50年代中期开始出口以来,企业逐步加大开放度,大力开发新产品和信息资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日用陶瓷、原电池、果蔬罐头、电解锰、钨钼材料、缝纫机、保温瓶、饮料酒等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有出口生产企业50家,累计创汇近20亿美元,1998年出口产品交货值完成3.42亿元,为1978年的3.72倍。在生产销售稳步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系统内50年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00多亿元,为固定资产原值的近3倍,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工业总产值口径计算)由1952年的1726元/人提高到1998年的32300元/人。
装备技术不断改进,发展后劲增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湖南一轻工业共计利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50多亿元,其中技改投资约占70%,逐步实现了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的转变。进入80年代特别加强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国光瓷厂中高档瓷改造、岳阳纸厂1号纸机改造、冷水滩纸厂、郴州红旗纸厂碱回收技术改造、湘泉酒厂3000吨湘泉酒改造、邵阳合成洗涤剂厂5万吨洗衣粉改造、丽臣公司5万吨浓缩洗衣粉改造、湘潭电化厂5000吨电解锰改造等重大项目相继完成,带动了行业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至1995年末,系统内主要生产设备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达到5.3%,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达到了25.9%。岳阳纸业集团5.1万吨胶印书刊纸工程与湘泉酒业集团2千吨酒鬼、2万吨湘泉、国光瓷业集团1500万件低温高白强化瓷、丽臣总公司3万吨超浓缩洗衣粉、湘潭电化集团3千吨电解二氧化锰、省一纸板厂7千吨绝缘纸板及洪江瓷厂1200万件水晶瓷等技改项目正着手进行,这些项目的完成将成为拉动整个行业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加快技改的同时,基本建设也得以发展,1998年投入比1952年增长87.83倍,比1978年增长4倍,为改善行业面貌,增强发展后劲作出了积极努力。
产品门类日趋丰富,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1949年前,湖南一轻工业产品极其单一,质量普遍低劣。50年代有了机制糖、罐头、保温瓶、日用搪瓷、牙膏、闹钟和自来水笔,此前几乎失传而曾经驰名中外的釉下彩也于1955年得以恢复,60年代开始生产合成洗涤剂、圆珠笔、油墨等新产品;70年代以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为重点,新增了原盐、摆钟、铅笔、灯具、紫砂陶和炻瓷等产品;进入80年代以来,注重产品更新换代,增加花色品种,群力瓷厂釉下彩餐、茶具等22种产品荣获国家金银质奖,507种产品被评为省部优质产品。食品、造纸、陶瓷、日化等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品结构得到极大发展和丰富。食品行业由单一的低档白酒、罐头发展到白酒、啤酒、果酒、罐头、饮料、制糖、味精、梅制剂等10多个类型近100个品种;造纸行业由原来单一的文化印刷用纸发展到生产高档文化用纸、工业用纸、包装用纸及特殊用纸等百多个品种;陶瓷行业由低档普通日用瓷到成批生产高档成套瓷、艺术陈设瓷、工业瓷、微波炉用瓷等品种;日用行业由多种洗粉、洗剂、化妆品、香精香料、精细化工等取代了原来单一的肥皂、牙膏。至80年代末,全系统每年可开发60余种新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12%,高附加值产品产值率达25%,湘泉牌酒鬼酒、岳阳楼牌胶印书刊纸、武陵牌武陵酒、国光牌高档日用瓷、群力釉下五彩瓷、潭州牌电解二氧化锰及迅达牌燃气具均已成为行业知名产品。
科教事业全面发展,行业素质大为改善
   湖南一轻工业的科教事业由50年前的一片空白到自成体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科技逐步形成了以轻工研究所、陶瓷研究所、造纸研究所、食品发酵研究所、轻纺设计院等专门机构为中坚的科研设计体系,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专业科研人员600多人,承担了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千余项,开发新产品品种1500多种,陶瓷研究所研究开发的自释釉及陶瓷用特种金饰材料、造纸研究所的南荻多倍体育种技术、轻工研究所的硅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高效无毒防虫防霉EM97等项目分别达到了90年代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企业自身科技意识不断强化,岳阳纸业集团、国光瓷业集团、湘泉酒业集团、湘潭电化集团、湘潭迅达集团等重点企业(集团)也拥有了各自的科研开发机构及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人员队伍。改革开放以来,软科学研究也逐步开展,省轻工主管部门先后完成了湖南一轻工业与复关对策研究、湖南一轻工业开放带动战略研究、湖南轻工跨世纪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重大课题。与此同时,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效。目前全系统有高等专科学校、中等专科学校、技工学校和干部中专各1所,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专职教师60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114人,1998年在校人数达8000多人,毕业生3000多人,多年来为轻工战线培养和输送了各类各级人才近4000名,为加速行业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Sorry,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

 


返回主页